初三语文卷分析之苏轼私识范仲淹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初三语文卷分析之苏轼私识范仲淹】,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日:“吾得其为人,盖十有③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

  ①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②殁(mò):死。 ③有:通“又”。

  【练习】

  1.“吾得其为人”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我知道范公的为人

  B.我见到范公的为人

  C.我听说范仲淹的人品

  D.我了解范仲淹的为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⑴童子何用知之_______

  ⑵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_______

  ⑶时虽未尽了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1)小孩子何必知道呢?(2)那老先生认为苏轼的言论与众不同,所以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3)当时虽然未能全部弄清。

  总结: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188771.html

相关阅读:初三语文试卷分析之说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