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讨论寓意时上出现了论争,尽管我一直提倡自由、兼容的模式。
经常以奇思妙想见长的蒋超同学说:“既然《黔之驴》选自《三戒》,而“戒”是告诫,警示,让人们不要效仿命运悲惨的驴子,所以文章应该从驴子这个动物的角度去揭示寓意,我们讨论了,答案如下:面对不熟悉的对手,不要轻易显山露水,暴露自己的弱点,要学会保护自己,争取有利于自己的机会去斗争。”
在一片赞同声中,反对的声音似乎更响,朱靓同学说:“我赞成的角度,(我是按照教参来分析的)因为《黔之驴》中塑造的蠢驴形象,正是当时社会上那些徒有其外表实则虚弱无能的贵族的真实写照,他们不考察自己的真实情况,却靠外界的条件来逞强,以致落得可悲的下场,而作者当时被贬谪以后,文学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深感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便采用短小的寓言形式,讽刺当时的时政,我认为,他在鼓舞人们要像老虎一样,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也许们的争论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能在寓言中获得感悟,能启迪心智就行,但看他们面红耳赤的样子,针锋相对的气势也着实令人不能小觑。
《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而“戒”的确是警戒、告诫的意思。并且柳宗元在他的《〈三戒〉序》这样阐述了写作的缘由: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其非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麋”“驴”“鼠”的所持的告诫态度。
教参上附有节选课文时删去的最后一段: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不也是句句直逼驴子的不是吗?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更赞同蒋超同学的观点。也许,用这种反面的形象来引导别人,可能更有效果吧!
课后时间,蒋超又找到我,说:“老师,我们还有一个理由可以证明我们的想法!因为从这篇寓言中流传下来的成语“黔驴之计”、“黔驴技穷”也都是从驴子的角度来说的,老虎只是一个配角!”
我只是微笑表示默认,因为我觉得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08338.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说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