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思考题,同学们都已经讨论了几分钟了,仍无结果,我有点儿等不及了:“同学们,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好吗?”其实,所谓的“一起分析”就是我讲,大家听。
我刚要开始讲,就听一个声音说:“老师,请再等一下吧!”我没加任何的考虑,很和蔼地请他坐下:“这个题确实很难,我们还是一块分析一下吧。”
于是,我按自己的思路,三言两语将学生说得心里亮堂堂的。几分钟没解开的疙瘩,不到1分钟便理清了,我很为自己高明的讲解而得意。
晚上,我躺在床上,反省着一天的教学,耳边忽然又响起了那句话:“老师再等一下吧!”依然那么执着。我突然意识到一点儿什么,不由得心中一震:我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无意中剥夺了一个学生探究的权利,扼杀了他成功的欲望,熄灭了他创新的火花。
学习应该是学生的自主行为,自主探究是学生的权利,教师无权剥夺,而我却不听他的请求,打断他的思维,把答案强加到他的头上。
“再等一下!”这是一个求知者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执着的个性,是燃烧着的创新的火焰。学生们渴望成功,渴望以自己智慧去发现、去创造。成功,哪怕是一丁点儿,也将会成为他们自豪的资本,自信的源泉,激起他们无休止的创新欲望。而我,却没给他这次机会。
我的无情,我的独断,剥夺了一个学生求知的权利。这不仅使我想起,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曾经多少次以一句冠冕的“共同分析”登上自我表现的讲台,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多少次在课堂上,老师只布置思考讨论的任务,而不给思考讨论的时间……夜已经很深了,“老师,请再等一下”似乎仍在我耳边回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08670.html
相关阅读: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有性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