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性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一个成功的教学情景,能把学生引入到所提的问题当中去,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活动,从而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情境设计的几点认识:
一、数学探究情境设计的价值
“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
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3、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
4、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进而取得成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数学探究情境设计并不能完全体现它的价值。
二、数学探究情境设计的几种常见的误区
1、情境创设的“过重”
把“创设情境”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多了趣味,少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这种“情境”没有什么价值?
2、情境创设脱离现实,生搬硬套
数学情景的创设应该保持数学味兼顾应用性。目前,教师们都努力在生活这个数学大课堂中,采撷,提取数学素材。但一些情境创设,或丢教材于一边,或脱离实际。为了使教学引人入胜,挖空心思编撰情境,有时甚至“情境造假”,并美其名曰“课堂的需要”。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3、情境创设的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圆的周长”,好多老师在课堂设计中让学生去测量一个圆形物体的直径与周长,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圆周率这一过程,我们看到,学生在测量时,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测量一个圆形物体的直径以及它的周长,所以往往这种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得到的数据往往大相径庭,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4、过度依赖多媒体的呈现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
三、数学探究情境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真实性。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2、要有“数学味”。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
3、要有“发展性”。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学生需要认识上深化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4、要有“吸引力”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
“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总之,情景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设计情境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情境要短小精练,而且要首尾呼应,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改变了角色意识,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论文中心,作者:胡开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52530.html
相关阅读: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多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