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教师必须要深刻领悟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精髓,有组织、有计划、创新式的去进行教学活动。
我组织《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课的教学时,就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合理恰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设计课堂教学。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制取氢气的原料。该内容的教学通常是用试管分别来做演示实验, 这种方法相互对比不明显,而且坐在教室后半部的学生很难观察到较明显的现象。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改用投影演示法, 用四只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 各倒入适量的稀盐酸后再分别放入镁、锌、铜、铁四种金属, 让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后进行总结。由于实验现象对比明显, 顺其自然得到了部分比较活泼的金属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氢气,而且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剧烈的重要结论。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制取氢气的原理。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到置换反应,通过制作的动画教学课件(也可以用磁性黑板和裁剪好的元素符号)来分析,增强了动态感,使置换反应的原理明显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制取氢气的装置和收集方法。如果只让学生掌握简单装置而不学习启普发生器, 教学深度不够。如果直接向学生介绍启普发生器固然可以, 但对于其设计原理学生可能处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思维状态。所以在这一重要环节的教学中,我重新进行了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进行分析讨论。在不断设问的同时,显示直接用试管制取氢气、再增加单孔塞、玻璃导管而组成简单装置;然后把单孔塞换成双孔塞,填加长颈漏斗, 并分析长颈漏斗插入位置的正确与错误,从而组成可以加酸液的简单装置;再在长颈漏斗下端增添有孔塑料隔片及弹簧夹,并显示弹簧夹夹住及松开橡皮管时的变化情况而组成简易气体发生器。由于按照学生的观察及思维顺序安排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了简单装置、简易气体发生器的设计任务并掌握了使用原理。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启普发生器的投影片, 学生很快就能分析出各部件的作用及使用原理。通过由简到繁的顺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欢愉。最后再通过实物演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使课堂教学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第四个教学环节是补充做了一个试验。收集一集气瓶氢气并将集气瓶口朝下,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缓缓伸入集气瓶中,稍过片刻再将蜡烛缓缓移出。学生们观察到燃烧的蜡烛伸入集气瓶中熄灭,缓缓移出后又燃烧起来,感到非常新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掀起课堂学习气氛的高潮,为《氢气的性质》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通过这种类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总结,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充分体现“实、细、活、精、新、美”的教学。
“实”,就是课堂教学紧扣主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把学生的思维导向重点,使之课堂训练到位,有相当的密度、广度和深度。
“细”,就是课堂教学注重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环环相连,使整个教学过程严谨细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剖析透彻。
“活”,就是教学手段灵活,注重启发。教得活,学得活,让学生的思维和感觉器官和谐运动,气氛活跃。
“精”,就是概念、理论解释的精确,问题阐述的精辟,重点、难点处理的精当,从而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
“新”,就是指课堂教学要有时代气息,使学生在新方法、新思想、新感受、新事物中汲取养料,获得丰富的知识。
“美”,就是指课堂教学富有情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完美的教态,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教学艺术的魅力,在教学美的感受中激起学生的共鸣和高度的求知欲。
2.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敢于揭示教材内在的矛盾、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矛盾,从而达到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教学。
3.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通过信息高速传递,打破师生心理状态的平衡、知识水平的平衡的教学,是打破学生知识体系和智能体系平衡的教学,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新的平衡,使师生共同获得发展的教学。
作者:南京市教研室 卫懋勤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53443.html
相关阅读:初中生如何针对期中考试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