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入门难且慢。究其原因:新的学年,新的学期,增加了一门新的学科,学生生活节奏加快,学习任务加重,上下册两本书,只能用一期多点的时间完成,教师讲课的速度快,很多学生没有思想准备,就进入了初三学习,还停留在初一、二的学习状态,仍然运用以前的学习方法,初三上期几乎要结束,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入门。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对如何引导学生入门,归纳如下:
一.重视学科特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初中化学素有“理科中的文科”“文理兼备”的特点,化学虽属于理科,但不象数学、物理那样各单元较为独立。化学知识纵横交错联系复杂,概念性强,描述性内容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事实上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不少人都说“化学就是第二门外语”,这说明理解性记忆对学习化学尤为重要。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它通过探索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分子的特征和行为,引导着人们来认识整个物质世界。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和变化,也研究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科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化学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及科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与其他学科成绩并无截然的联系,主要看这一年的投入,这一点要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要树立能学好的信心。
二.掌握教学进度,关注学生发展
刚开始学化学,教师不要只重视教材中的重点、中考的考点,一味赶教学进度,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视野的开阔、思维的培养、归纳总结的方法等。如教材中“多识一点”联系正文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化学科学的前沿知识,或者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材料,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信息冲浪”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收集资料,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你决定”提出与本节学习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案,培养学生作出决策的能力。在这些内容有些教师认为无关紧要,没有作出处理也没有引导学生完成,但我自认为在这些内容上花点时间是值得的。让学生在每部分内容的接触中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无形地为后面枯燥、单调的学习内容打下了伏笔,但当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形成后,才加快教学进度,突出重难点,是提高化学成绩的保障。
三.教会学生做笔记,注重课堂效益
化学课改教材中对很多重要的难点、考点知识,只是一笔带过,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必要的补充,如果学生只靠上课听听,那是不能学好化学的。因此学生一定要学会记笔记。课堂笔记一定要有三个特点:“快”指迅速高效地把老师的解题思路、方法和解题技巧记下来;“精”指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地记下自己未知的东西、教师补充知识的精要内容;“特”指记笔记时,不要千篇一律,一字不漏地记下教书的板书,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还可以用各式各样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含义,不一定要记得工整,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四.教给学生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1)注重理解:对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化学式的教学中,让学生透彻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再用形象图示来描述分子、原子的形成过程,并用元素符号或符号组合来与之对照,这样能正确形成化学概念,为以后化学式的书写和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何一个知识点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才容易掌握,才能学以致用,才算学会了,学习起来也就容易了。因此在初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解,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一些内容,不要死记硬背,若学习中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不要让问题成堆。
(2)学会思维: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宏观物质的性质归因于微观结构,培养学生对微观化学世界的想象力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教师力图通过形象化的微粒模型,拟人的卡通画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如“氯化钠溶于水”、“化学式的意义”、“物质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图片的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形成观念:在初中化学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化学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教材是确定了这些基本的观念后,以此为核心选择那些能形成和体现这些基本观念的具体知识,如“物质组成的奥秘”旁边的插图,突出微粒观。鲁教版教材9页的“挑战自我”的两道习题,先请查阅辞海,解释元素的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含义,再用第二题对比突出元素在化学上的含义,从而让学生初步形成元素观。并在每一单元中都突出基本观念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将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形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4)对比分析:在学习化学之初,会遇到很多接近或相似的概念:如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子、原子和离子、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和化合物、化合物和混合物、组成、构成、合成、形成、生成、变成等,又如FeCl2、FeCl3全都读成“氯化亚铁”或全都读成“氯化铁”,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把它们摆出来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其异同点,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如在加热时H2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CO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高温下,C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酸、碱、盐”这章内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都可以作如此安排。
(5)实验探究:化学实验既是掌握知识,也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一种必要手段。作为初三化学入门,实验就应创设更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景,如讲二氧化碳灭火时,就应增加水、沙灭火的对比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用身边易得的物质和简单的操作达到良好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的的思维能力。
(6)掌握科学方法: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习有关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实验变量的控制、测定、记录、数据处理、分类、科学抽象、模型化、提出和验证假说、获得结论等,将科学方法的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科学知识的获得紧密结合起来。如教材中的“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各种科学方法。
五.做好教材实验,培养实践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可大大激发同学们求知的欲望。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就必须上好初三化学的第一堂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奇妙和趣味性,如用魔棒点灯,晴雨花等趣味实验引入课题。化学实验是多种多样的,有老师上课的演示实验、有课堂上的分组实验还有课下的家庭实验等。如让学生PH试纸测日常生活用品:食醋、酱油、牙膏、水果、肥皂、洗洁精、厕所清洁剂等的酸碱度,特别是爱喝的饮料的酸碱度,关心环境,雨水的酸碱度对于家庭实验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学会自己动手,学会在家里和父母分享实验的乐趣。
六.学会总结反思,知识得以升华
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学生只有把自己作为建构的对象,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化学学科并不难,据往届初三学生反映,化学学完一单元、一册课本后,利用教材中“交流共享”、“在线测试”、“长话短说”等凸现反思评价这一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结果等进行即时的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53453.html
相关阅读:初中化学学习之认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