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目的地提出问题
每一节课的学习,我们都有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重难点。要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并突破这些重难点,教师就应抓准方向,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重难点解决了,教学任务也基本落实了。如: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第16课《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课时,教学中的重难点要落实两个内容:其一,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其二,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几道问题:
1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含义是什么?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合法权益?
2消费者维权的途径有哪些?怎样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怎样做一个成熟的消费者?
这些知识点都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重要知识,它们对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
二、有启发性地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
三、提问既要面向主体,又要针对个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收效。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问题中来,不要只提问一小部分成绩好的同学。这样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分层次来设计本课的问题。首先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出一些本课的基础知识问题,这种题目难度不大,无论提问哪个学生都能来回答。其次再设计出本课知识拓展的问题,让一些学生“蹦一蹦”、“跳一跳”就能会。这种问题可能不是所有同学都会,但是通过会的同学能够带动那些学习上有点吃力的同学,最后实现全体同学学习的共赢。因此,提出问题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体。这样做,就可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我们学习的目的。又如: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20课《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课时我首先设计了本课的几个问题:
1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是什么?
2环境问题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
这些问题能直接在书上找到。一般的同学都能回答。在这个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材料]
据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3亿吨,工业废气1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15亿吨。我国已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深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5亿亩。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反映出我国正面临着什么问题?
(2)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了什么国策和战略?
这是两个拓展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理清思路,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回答出来。这时候,往往老师的提问对象都是成绩很好的那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部分同学的回答,教师再及时进行总结,那么,全班同学就基本掌握了。此设计通过补充新材料为学生创设了新的情境,然后根据材料和教学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的问题,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
四、提问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中通过提问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交流,优化课堂教学。但教师的提问不能盲目,除了构思好、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外,更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的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学生可以用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方法去思考并解决问题,即我们要尊重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如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材料]
一位重点中学的学生,在一段时间里经常收到寄自某大学的信。班主任老师猜这个学生一定在谈恋爱,于是找来女学生的家长,共同拆阅了这位同学的信件。因未查出问题,又不好把拆开的信交给收信人,老师便把信扣了下来。女同学知道此事后,非常气愤,要到教育局告她的老师。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内容回答:
(1)这位女同学的老师侵犯了她的哪些合法权益?
(2)如果在这位女同学身上发生的一切与老师的想法完全相同的话,老师和家长这样做行吗?为什么?
(3)如果在你身边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你将怎样处理?
问题提示:这三个问题的提出,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对隐私权等权利的正确运用。第一问,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一般的同学都会。而对于第二、三问,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来讲,必须好好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来回答。如此看来,课堂提问不求问题难度有多大或多小,只要这个问题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的切入点,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好的问题。因此,课堂提问我们一定要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十分重要。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培养能力,而且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做好课堂提问,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研究、长期探讨的课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53961.html
相关阅读:学好初中政治的学习方法指导原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