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的记忆方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人的记忆是靠载体来实现的。在成百上千的人员中,我们首先记住的是那些有一定特点的人的姓名;在数百个电话号码中,有一定排列规律的号码我们更容易记住;当我们来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大都市,常常把标志性建筑作为记号来记忆我们的返回路线。这些特点、规律、记号等就是记忆的载体。化学知识比较繁杂、零散,初学化学的同学会感到难记易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寻找记忆的载体,提高记忆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把大量的知识压缩成少量的文字或符号来记忆,就是利用载体记忆的一种方法——压缩记忆。对于盐的溶解性表,如果不加指导让学生死记是很困难的。如果让学生认真寻找表中的内在规律就会发现:盐酸盐除氯化银外几乎都溶于水;硫酸盐中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铅微溶外也几乎都溶于水;硝酸盐全部溶于水。碳酸盐就不是这样了。但碳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溶于水,其余不溶。这时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前三种酸几乎全溶于水,碳酸盐多数不溶于水,能否找出一个记忆的载体呢?许多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前三种酸属于强酸盐,碳酸盐属于弱酸盐,可总结为“强溶弱不溶”。但碳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溶于水,它们可看作是由强溶解性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形成的盐,其它碳酸盐则是由溶解性弱的碱形成的盐(钡盐除外),也符合“强溶弱不溶”的规律。所以把溶解性表归结为这五个字就是该表的记忆载体。将这五个字背熟了形成口诀,就会终生不忘。当然,还要理解这五个字的内涵和外延。“强溶”中也有不溶的,如氯化银、硫酸钡;“弱不溶”中也有溶的,弱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可溶于水。让学生记住盐的溶解性的同时,为了把氯化银、硫酸钡这两种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特性记住,不妨把它们叫做“不溶明星”,因为它们出现的机会太多了。这样,就使这两种典型的盐通过“不溶明星”这个载体得到了强化记忆。

  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少资料都总结了许多记忆操作步骤的口诀,这些口诀多则上十句,少则四五句,学生要花许多时间去背这些顺口溜,并不实用。实际上让学生记住四个字就可以了:“氢灯灯氢”。这四个字不但直观的提醒你“请等等氢”,也直观的告诉你做这个实验的步骤:先通氢,再点灯;先撤灯,后停氢。当然,这些步骤的规定理由就要通过这四个字为载体去联想记忆了。

  在讲解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取用时,首先要讲到对于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做到“不闻、不触、不尝”,对于实验完毕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不回、不丢、不拿”,取用药品的量如无特别要求应取最少量:液体1至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这些内容可以用“提示口诀”为载体来记忆:“药三不,剩三不,最少用量要记住”。取块状固体时可用三个字概括操作要点:“横(试管先横放)、放(用镊子将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竖(将试管慢慢竖起)” ;取用粉状固体也是三个字:“横(试管先横放)、送(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竖(将试管竖起)”;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可概括为:“放平、视平、再读数”;取液体药品用倾倒法时可概括为:“一塞二签三瓶口”,以提醒学生记住三个注意点;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滴加液体时分别概括为:“先捏、再伸、后松手”和“上悬、下直、再挤滴”;对于取用药品的工具可提示学生:“块用镊子粉用匙”。这样就把药品取用时浩繁的注意点用少量的文字概括出来了。这些提示语连起来也是一个完整的顺口溜:“ 横放竖,横送竖,放平视平再读数。一塞二签三瓶口,先捏再伸后松手。块用镊子粉用匙,上悬下直后挤滴。”

  每当讲完一堂课进行小结时,利用压缩的方法进行概括,更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记忆。例如,“氧气的制法”这堂课主要讲了“分解反应”和“催化剂”两个概念、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或双氧水(补充)制取氧气的三个原理,以及实验过程七个主要操作步骤,另外还有实验装置图中的八个注意点。在课堂小结时可将这些内容用四个数字概括:二、三、七、八。或用“两概念、三原理、七步骤、八注意”12个字来记忆。其中“七步骤”可用七个字来提示:查(查气密性)、装(装药)、固(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加(加热)、收(收集)撤(将导气管从水槽里撤出)、熄(熄灭酒精灯)。“八注意”可让学生用①②③等八个标号注在课本的制氧装置图上:酒精灯火焰处注①:用外焰加热;药品处注②:药品铺开不要过于集中;铁夹处注③:应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注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内导气管注⑤:不要伸入过长;试管内导气管口部注⑥:用高锰酸钾制氧时须加棉花;导气管出口注⑦:不要伸入集气瓶过长;酒精灯中的酒精注⑧:不要超过2/3体积。再比如讲“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课时,内容可归结为二、三、四。或用9个字概括:“两概念(缓慢氧化、自燃)、 三条件(燃烧必须满足可燃、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四因素(造成燃烧现象不同的四个因素:易燃性、氧气浓度、接触面积、空间大小)。让学生首先记住这9个字,就能使整堂课学的内容心中有数,然后再以这9个字为提示进行复习、展开、联想。因此,这9个字便成了记忆的口诀或载体。

  综上所述,记忆需要有载体,没有载体的记忆不是长久的记忆。找到了适当的载体,就找到了恰当的记忆方法,也就学会了记忆。压缩记忆是繁杂内容记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点评]

  我们曾有这样的经历:听完了一节课,第二天有人问你听的什么,可能你的脑子一片空白;如果事先你进行了归纳,也许就能答出一个大概。看来,归纳压缩是记忆的一种技巧。“书越读越薄”就是这个道理。把盐的溶解性表压缩成“强溶弱不溶”五个字,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归结为“请等等氢”四个字,把一堂课的内容概括成几个数字,把每一步的实验操作要领归结成三点。这样不仅提高了记忆效率,增加了记忆的牢固性,而且,能大大激发记忆的兴趣,增强记忆的自信心。无论哪一学科,让学生学会压缩记忆将会终身受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54014.html

相关阅读:初中化学多动手做,不要死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