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优化“四原则”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过程优化,数形结合,科学评价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教师面临更大的考验与挑战。

  一、数学教学中概念基础性体现原则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教学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概念的教学又是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大多数在数学方面学习较差的同学都首先是因为对概念不理解而造成的。可以这样说,学不好数学概念就学不好数学这门课。学习数学概念时,切忌死记硬背,关键是理解体会。除从整体上认识概念外,还要特别注意对概念本身和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体会,真正弄清这些关键字、词的深刻含义,这对深化概念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数学概念是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要密切联系图形,弄清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理解概念,而且有利于解决其他有关的问题,这是掌握数学概念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学过一个概念以后,每个同学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差异,这些理解中有的是正确的,有利于对概念的学习,有的是错误的,对概念的学习存在反面影响,但教师不可能全部能想到。为了在概念教学中不留遗漏,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他们畅所欲言,明确说出自己从各个方面对概念的理解,然后集体讨论其中正确的和错误的看法,分析错误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为了让学生真正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教师还应适当的举一些反例让学生判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又能使学过的数学概念在头脑中更清晰、更明白。

  二、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数学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数学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诚然,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出发,提出思考的途径,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把数学条理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活泼多变,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可服务于生活实践。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适时、巧妙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课堂导入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

  三、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运用原则

  毋庸质疑,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往往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形结合只被看作是一种数学思想,事实上,数形结合本身应是一种能力。从形到数是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数到形是抽象思维能力。恩格斯也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形和数是数学大厦的两大支柱,它们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华罗庚教授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精辟地阐明了形数分离的弊端。诚然,数形结合起来,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使很多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未知的问题已知化,甚至能让我们得到意外的收获,数形结合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空间想象力的提高。实践中,我们研究数时,往往将数字直观化,成为一定的图形,赤裸裸地暴露在我们面前,以便我们精确地、仔细地去感悟、去分析、去研究、去创造。从中探索出规律、得出结论、形成理论,并用理论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研究形时,要从形中抽象出数,借助数去研究形的性质,从中探出规律,以用于实践。形是数的具体刻画和直观体现,数是形的抽象与概括,二者互为依托,不可分割,我们不应将数和形分割开。

  四、数学教学中评价思想的呈现原则

  数学思想和与数学知识相比,很多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人受益终生。所以,评价性语言应具有数学思想性,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要尽量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去评价,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所必须的。使学生达到潜移默化、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我们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因此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某种数学思想时,我们应及时指出,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教学中评价语言的运用应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思想。首先,体现一定的机智性。数学教学中,评价性语言的机智性原则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多方面的差异性、复杂性,学生的信息反馈呈现多样性和随机性。其中某些稳定的因素,如数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等是可以预知的,有些则是难以预料的。因此,教师必须随时从学生的反馈信息出发,及时地运用和发挥评价性语言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有效调控,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其次,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形象化的评价语言是听觉和视觉互相结合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体验,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现评价性

  语言以形象加深理解和记忆,以形象的评价语言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以获取教学的艺

  术效果。

  五、结束语

  通过几年来对中学数学的教学,笔者不仅对数学知识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对数学教学的基本意义也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模式正受到严峻挑战,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应动而生。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数学教育改革与研究.新蕾出版社,2004.

  [3]马复.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论文中心,作者:杭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55239.html

相关阅读:新课程中的初中数学教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