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成因及教学对策之我见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常听家长说:“我孩子小学数学成绩不错,为什么到了初中就考不好了呢?”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师多年探讨的问题:随时间推移,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分化更显,长此下去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对策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谈点个人看法。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在教学中发现,成绩不好的学生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造成分化因素之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及社会不良因素等。因此教师教学中,在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2、教材研究对象的转变影响

  对比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教材的内容由直观、具体向隐蔽、抽象渐变,难度加大,要求更高,以适应学生认识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直接影响其后续学习,导致学习分化。如造成七年级学生分化教材内容之一几何部分:(1)概念多,掌握难;(2)由数到形,转化难;(3)语言表达要求高,表述难,这样,答题不知写什么,作图不知从哪作起。

  3、学生学法和教师教法的不适应。

  在小学阶段,较多学生习惯被动方式获得知识和方法;习惯靠有的老师利用一个人教多门学科的“优势”全部用来上数学课,多次重复学好的;习惯在家长充当学习“拐杖”的情况下学习。升入初中,每天都是新课程,课堂容量大,基本不重复,新课标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探索、验证,从而归纳出相关的知识,而后运用所得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的教师还对相关知识加以拓展,家长慢慢充当不了孩子学习的“拐杖”,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分化。

  二、预防两极分化的教学对策

  1、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学习信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中学生好动、冲动、爱幻想,好奇心极强,课堂上适当穿插一些笑话、数学故事或数学规律等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新课标下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垂径分弦定理时,老师问:“给你一张圆形纸片,你能找出它的圆心吗?”学生1:“对折两次即可”。老师再问:“若给你一个硬币呢?可不能折噢?”。学生2:“把硬币摹在纸上又可通过折来找了”。老师再问:“若是圆形大操场呢?”学生静。老师:“学了这节知识你就会了”。这样学生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节学习中。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记忆水平和学习能力等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歧视中下生,特别是现在学生个性都很强,否则分化会更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关爱与细心辅导,鼓励其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引导,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优等生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为此,教师可设计“超市化”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可做到好生带中等生,中等生带中下生,有效预防两极分化。

  3、设置适当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

  如果说成攻是一幢大厦,自信就是大厦的奠基石,那么意志则是浇筑大厦的混凝土,且意志的强弱直接影响其学习质量,所以教学中除了讲一些数学家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材料,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外。教师还要通过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或练习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如突破“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这个分化点时,可设置梯度练习题:①a-b②a-(2b)③9a-4a④(a+b)-c⑤(a+b)-(a-b)⑥(a+b)-(a-b)⑦a+2ab+a-c⑧4a+8ab+4b-9c这样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需求,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

  4、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用艺术感染学生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对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力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熟读大纲,钻研课标,吃透教材,研究学生,重视教法研究,用数学教学的独特艺术感染学生,减少两极分化。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任何企图以“教”代替“学”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它关键不在教师的“教”,而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悟”。所以学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做法:①预习方法的指导②听课方法的指导③复习方法的指导④作业方法的指导。并且要求每次作业后要写数学小日记,如写本节学到什么,还有哪些疑惑等等;学生每人做一本纠错本,收集每次作业、考试中的做错的题目,写清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答案;每次考完试,考卷上每扣一分都要写上被扣的原因;做到数学学习天天有反思,周周有反思,月月有反思,还要对学生解题能力方面给予指导。

  6、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更要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仪表等都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处在分化时期的学生面临着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教师应该设法采取有力的措施,帮助他们渡过每一个“分化期”,使他们顺利完成这个时期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

  论文中心,作者:吴显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58933.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知识点:圆柱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