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策略与方法初探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宇峰学校 张艳

  文本解读,力求“正确、准确、有创意”,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文本解读策略与方法。教师文本解读水平的高低,关乎到学生学习的范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厚薄。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实用的文本解读的策略和方法。

  一、读好文本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注意转换角色、全面剖析,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文本,解读文本。

  首先,教师作为一般读者,从欣赏的角度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进行文本解读时,要学习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所倡导的思想??“慢慢走,欣赏啊”。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和教学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去“慢慢读,欣赏啊”。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读出味道,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感受。

  其次,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思考学生从文本中学什么、不学什么,以及学生眼中的疑点、难点、兴趣点。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找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兴奋点,分析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困难,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最后,结合以上再从教师的角度确立教学目标,带着教学目标潜心会文,感受语言的魅力,捕捉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文本思想,准确洞察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寄托的主旨;把握文本特征,对文本的结构、语言、文脉了然于心;理解文本内涵,对重点、难点、疑点心中有数;揣摩编者意图,使教学有的放矢。

  此时,教师就可以依照以下方法对文本进行详细、深入的解读。

  1.分析题眼,抓好题眼

  题目是一篇文章内容的概括,也是引导阅读和感悟的向导。抓好题眼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解读文本的最佳方法,努力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题眼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关注。

  (1)并列式题目。如《小枣树和小柳树》《陶罐和铁罐》《小白兔和小灰兔》,这样的文章内容多为对比式,教学时可以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现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并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2)偏正式题目。如《春雨的色彩》《日月潭的传说》,解读此类文章一是要充分了解描述对象,二是要全面分析描述对象的特点。

  (3)抓好题目中的动词。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可围绕“拒收”一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延伸。

  2.整体入手,把握全局

  (1)从文章形式入手。如《争论的故事》《天鹅的故事》等均为叙事性较强的文章,此类文章重在引导学生在复述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深意。

  (2)从文章内容入手。如《梅花魂》一文中的“三次哭”,《晏子使楚》中的“三次笑”,《三顾茅庐》中的“三次到访”等。

  二、找准文本语言训练的“点”

  初步分析文本、确立目标后,教师还应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语文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

  1.从文本自身的语言规律入手寻找语言训练的点

  在教学“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此类“对子”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运用生活中的知识创造“对子”。学习《猴王出世》这类语言精练的文言文时,也可以尝试着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大胆写作。

  2.从知识体系或文章的体裁入手寻找语言训练的点

  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一文时,欣赏过叶老描写荷花姿态的细腻笔法后,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形态各异的荷花,运用排比句的形式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色。

  3.从导学系统(单元导语、泡泡语、语文园地、课后练习题)入手寻找语言训练的点

  教材每个单元前面都有一段“单元导语”,既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总述,也是对教学方向的指引。泡泡语、课后练习题、语文园地等都是我们找准语言训练点的引路人。这一环节也充分显示了单元备课及全册备课的重要性,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更多的要求。如果教师能做到将单元、全册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那么课堂上的语言训练也会事半功倍。

  三、找出文中情感味浓的重点段落进行朗读

  任何一篇课文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要想真正朗读好一篇课文,必须深入理解课文,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新课标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特别是教师要起示范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边读边想象画面;2.以评带读;3.以问带读;4.以演促读;5.比较式朗读;6.换位式朗读;7.示范读;8.联系生活或上下文理解词句;9.补白;10.补充资源启发朗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这种朗读可以获得很丰富的感性经验,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会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接受到各种社会性的情感陶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掌握必要的策略与方法的同时,语文教师还必须明白:不是文本决定着你的解读,而是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情趣决定着你的解读,是你的阅读决定着你对文本的解读。这无疑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时时处处都得不停歇地苦练内功,多多阅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64336.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知识点: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