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初中数学解题课的教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标,其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解题?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如何实施数学解题课的教学呢?

  掌握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练好解题基本功

  数学思想方法是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发现的源泉,它为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指导方针。初中数学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思想。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把数学思想方法列入教学目标之一,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建构正确的数学模型,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情推理并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解题课的教学,不仅指解决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过程。问起于题,疑源于思。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中探索,在质疑中发现,在质疑中解决。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问题链条中,注重提出问题和反思问题,使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在解题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依据定理,公式和已知条件,产生多种想法,广开思路,提出新的设想,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发散思维富于新的联想,思路开阔,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广。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思,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中,如果做一例就是一例,做一题仅得一题,不善于变换条件,变换结论,那么本来互相联系的题目,就会变得孤立,隔绝。我们在解题教学中,要善于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使学生的思维向广处联想,向纵深发展。

  (四)正确处理讲与练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解题课上,往往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练的形式,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例题的框框之下,形成僵化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学生不会甚至不用思考,照葫芦画瓢,学生只需要记住老师的解题方法,习惯于套题型解决遇到的问题,很少静下心来对习题进行主动的思考和研究。我们现在的习题教学,应提倡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共同交流,实现课堂思维对话,碰擦出思维的火花。

  数学解题课中,教师要讲到“关键处”,要具有引导性,富有新意。讲解习题的内在规律,知识的纵横联系,学生会的不讲,只讲那些阻塞学生思路的地方。帮助学生把不易觉察的隐含的条件挖掘出来,结论只能由学生自己得出。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认识,真正把握数学的思想和知识的结构,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和潜能。

  论文中心,作者:刘艳芬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69754.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知识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