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标准、新教材、新内容的推广,中考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热点。初中数学总复习阶段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学生心理压力大,提高其质量和效益,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重视基础,落实双基
中考试题是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知识点覆盖率达75%以上,中考试题中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不会有难题、怪题、偏题,难易度的比例通常控制在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为5:3:2,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能力发展的保证。在历年的中招考试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能力才有发展的坚实基础,否则能力培养和拔高性的练习只能是空中楼阁。
在复习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教材明确学生所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标准》的评价理念,去分析中考试题,挖掘其丰富内涵。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复习中,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如坠雾中,如悬空中。
二、立足课本,系统复习
总复习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题,这些题起点低,许多试题取材于课本,试题的构成是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或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或转换题型,或在各种知识点的交汇处重组整合,从而改编成一些体现课改理念的中考试题。所以教师必须深挖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让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初二、初三代数和几何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教师在第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按照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初中数学内容归纳成数与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统计初步、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
在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边复习边做知识归纳,加深记忆,要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三、收集资料,精选题目
中考复习中,来自各方面的不同途径的复习资料,摸拟试题排山排海而至,压得学生踹不过气来。学生就是有三头六臂,不吃饭,不睡觉,也难以完成。这种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帮助。教师要帮助学生精选题目,选题应该遵循适用性、巩固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和《考试说明》,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好高骛远只能事倍功半。要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都有所得,而不能只顾少数学生。巩固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和复习已学过的基本知识,重要之处该重复的还要重复,以帮助部分学生记忆和保持记忆。实践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要有一定的实际背景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不给或少给条件、结论,相关解题依据这三者中的某两个。探索性习题是近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它具有开放性,对于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分析、掌握中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发展动向,研究大纲,钻研教材,这样才能在精选题目时看得准,抓得稳。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75051.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知识点:整式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