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素质教育中,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在一次数学课堂上,我卖力而精彩地讲解了一道函数问题,正给学生们思考的空间,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就问:“老师,您说我们学函数到底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学数学有多大的用处呢?”

  是啊,初中数学教育究竟有什么用呢?“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名言长期以来成为数学教师维护数学尊严的挡箭牌,成为教师对学生的有效的麻醉剂。但是,在学生的努力学习的同时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仍在质疑:“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他们对自己在数学上下那么多的精力感到惋惜,对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的能力产生怀疑。我们不能片面的归结于学生的调皮和不努力,我们的数学教育有没有问题。虽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早已过去,素质教育开展的轰轰烈烈,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中学数学教育,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数学教育与教学,仍旧可以用“纸上谈兵”这句成语简单概括总结。课堂成为教师演练阵容的唯一战场,解题成为操起的刀戈,这种教育现象令人忧心忡忡。没有人去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状态,没有人去关注一线教师的真实感受,多数数学老师与学生在少数数学权威专家的“大哉数学”的高声唱叹声中晕头转向,迷失了自我,逐渐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

  诚然,在新课程理念的感染下,我们都在努力的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可是,中学数学教育最应该关注什么?既不是解题方法的总结,也不是数学知识技能的简单积聚,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与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教育关注的问题也应该是数学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性应该跳出数学本身这一狭窄的范围,必须溶入到整个教育这一宽广的大视野中。数学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思考,关注学生生存。思考发轫于生存,更好更深的思考才有可能更好的生存。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的诞生发端于生存的需求,而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其逐渐成为少数人头脑的智力游戏,成为检验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

  这种弊端已延续到现在,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脱离了需求的数学是无用的,而脱离了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无用的,而这正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严重弊端。

  我们知道,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关注的却是大量繁杂的公式,陷入了题的海洋,并乐此不疲。而多少有学生能从这些枯燥的内容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认识,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同、强化与提升?数学不但没有起到明智的作用,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数学老师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数学主要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但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数学学的不好,就是说明逻辑思维能力差,进而表明智商低。这种偏激的思维在是我们中国人思思想中早已根深蒂固了,并有越演越烈之势。果真如此吗?数学是抽象出的符号体系,是相对感性的另一种理性的表达形式。学生缺乏的是对抽象的符号体系的理解,而不是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因此数学教育的关键是抽象的符号体系指向生活实践的复归,这正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

  另外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不仅仅数学可以培养逻辑思维,数学思维的各种方法也不只有数学才具有。诸如物理学、化学、甚至人文学科都与数学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很多方法是相通的,因为它们都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而如今的现实是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绝对分离,以及对数学的功能的夸大其词,使学生对数学不敢有丝毫放松,拼命在数学上考出高分以显示自身存在的价值。河南师大一位知名教授曾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指出:数学必须借助于语文来表达,要想表达得简炼、明白,使人“知其所云为何物”,就必须用语文知识。如果没有语言、文字、数学知识就根本无法表达出来,当然也就不会有数学。而另外有一位物理学家讲过,“数学如果离开物理,还剩下什么?”也许剩下的只是一具僵硬的外壳,一个由各种零件组装的机器,而了无生机。但是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是当今学生的困惑所在。也是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学生在逻辑思维的枷锁的约束下,机械的套用僵硬的公式,肢解着逻辑的各个链结,而问题的整体意识极其淡薄,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方式,在新的问题面前一筹莫展,逐渐丧失了自主、自我的思考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我们老师经常在反问的一个问题:是不是现在的学生要笨一些了,还是我们数学老师自己…其实是我们老师做得还不够好,我们真的是out了。

  论文中心,作者:王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286746.html

相关阅读: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