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
二、建立互动性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互相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的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用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我们破除教师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平等关系,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是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
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性关系,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态和实际生活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以“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决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三、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在上七年级平方差公式时,我首先提示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机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的和小明一样。然后我就问同学们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问什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我们今天所学的只是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现实生活中目的。
四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发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不足。
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会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中,这就需要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型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论文中心,作者:尹晓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06671.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三角形的重心公式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