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农村中学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对学困生,特别是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有很多心得体会。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后天形成的学困生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概念、公式、定理,读不懂教材,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并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作业,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意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而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运用定理、公式解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总结了一套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经验。
一、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数学教育。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抽象的学科。正是由于它们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同时,根据教材自制各种简易实用的饿教具,力争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努力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2、运用数学艺术语言,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除进行深入的思考工作外,还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比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多成绩时,要鼓励和肯定,应及时给予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
要加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利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的或者作业有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2、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到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辨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想结合。形成学困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散,上课迟到或逃学,上课思想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学困生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的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论文中心,作者:周明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12706.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知识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