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实施分层教学法,是为了让传统的淘汰式教学法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进攻式学习法,让学生的认识和知识水平都能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教师希望学生学,转变为学生渴望老师教。初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何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初中阶段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问题。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我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进行了尝试,接班后首先是先对全班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调查、摸底、排队,分成三类,一类:只有30%的学生,基础掌握比较全面,可列为优等生;二类:有50%的学生,基础掌握一般,可列为发展生;三类:还有20%的学生,基础较差,可列为学困生.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金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铜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我还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同时我们来比赛,看看谁在A组的时间最长,B组的谁先冲进A组,C组的谁先冲进B组,以下是我的具体做法:

  一、分层备课

  在备课中,要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我把教材分为三类:(一)易于接受,能够直接运用的知识点;(二)难以理解,带有一定解题技巧的知识点;(三)需要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变式解题的知识点。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学生分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备课,设计有梯度的教学方案。

  二、分层上课

  分层上课,就是根据学生分层的情况,并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基础性记忆性知识的时候,侧重于适合目前知识点的第三类学生,让她们得到表现的机会,树立在学习中的信心。让她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在教授存在联系和发展的公式定理时,侧重于第一类学生,并且可以让她们上台来讲解,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肯定,以此类推,根据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上课内容和侧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而且有的放矢,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后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主动发挥,有收获,又要把分层上课的思想融人教学全过程中,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效果.同时了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真正提高了课堂效果。

  三、分层作业

  这是分层上课后的必要一环,也是与分层上课配套使用的,学生作业是巩固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获取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按分层教学的要求,授完新课后,我一般设计几套练习题,如基本题、加深题和能力题。让学生有所选择,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主动独立地完成,使其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避免布置作业一刀切而引起的抄袭风气。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不再把作业当作负担了,除极少数的学生外,都以自己能做完两组或三组题而感到自豪。在进行章节或阶段性信息反馈考查时,是按一定的比例设计,通常基本题占80%,加深题占15%,能力题占5%,这样分层设计的问题隐性地体现在试卷中。一方面,同一尺度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及通过分层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变化,以便以后在教学中调整分层教学的尺度;另一方面,以防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学生向高一级层次转化。

  四、分层辅导

  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课堂练习和课余作业施行个别辅导和分层辅导尤其重要.要追求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练习题的设计要有“跳起来摘果子”的问题。各层次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对发展生和学优生可让其互相讨论,解决问题,有时还可以参与他们的讨论,去听听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方式,了解他们出错的真正原因。学困生中出现的问题,他们一般不会主动来问,所以常常是在他们做作业或是看书的时候主动去问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期待:有时也会安排那些学得好的同学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促使他们更有信心地继续下面的学习。

  五、分层教学效果

  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学生对学习数学都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逐渐使自己获得了自信心.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学逐步从显性转到隐性.隐性的分层教学再向整体教学过渡。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六、分层教学的反思

  这种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分层的目的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肯定,让他们自身都有一定的发展.但分层也仅是一种手段,最根本的还是我们教师自身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有较强理论知识.更要有对学生无私的爱,因为学生亲其师,才乐其学。

  来源:新浪博客·清风冷月博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24678.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正方形的公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