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储备
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凝练、生动、形象、重意境、有韵律美。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豪放。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和炽热的感情灌输到诗作中,就使自己的诗作的风格变得豪迈奔放,明朗潇洒。“诗仙”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
(2)沉郁。豪放好似火山爆发,沉郁仿佛海底潜流。诗人沉思默想,幽愤填膺时,就使自己的诗作风格变得深沉忧愤、情感浓郁。沉郁风格的代表诗人是“诗圣”杜甫。
(3)委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说出,而是经过委曲婉转之后才流露出来,使感情表达得更深沉更有余味。
(4)含蓄。含蓄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通俗。明白晓畅,平易浅显,就是通俗。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都推崇通俗,白居易就是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的大诗人。
(6)自然。自然而然,没有雕琢的痕迹,指的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用荷花作比来说明自然这一风格。
(7)平淡。与自然相同之处在于不加雕琢,与自然不同之处在于语言力求朴素。自然讲究天然而成,平淡显现朴实无华,平淡中蕴涵深意。
(8)工丽。既讲究对仗工整,又讲究辞藻华丽。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得极工丽,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是否工丽,不仅要看辞藻是否华丽,对仗是否工整,而且要从意境着眼。
(9)雄浑。气势雄伟,含意深沉。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及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气势浩瀚,雄伟壮丽,堪称雄浑佳作。
(10)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物,而且动静得宜,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11)风趣。具有这种风格的诗歌,不单纯是让人发笑,而是在幽默诙谐之中含有深意,严肃而不油滑。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伴桑阴学种瓜”,风趣之中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宁静,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二:解题训练与思路归纳: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诗歌语言的考查类型主要有鉴赏炼字型、鉴赏诗眼型和鉴赏语言特色型。
(一)如何鉴赏“炼字类”?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解: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诗歌赏析: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
车马尘嚣不会进入这门可罗雀之处;在鸟雀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掩上。
问题: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分析】:鉴赏此类炼字类的妙处,不能孤立地就词解词,需要将此词放到句中或者整首诗中,联系诗歌的意境或者情感、主旨等综合考虑。
答案示例:“网”即“网住、留住”之意。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丝细雨以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留住,生动形象了写出了雨丝想把暮春留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易逝的惆怅之情。
你从其组织答案中,有什么样的启发?——————————————————————。
【思路归纳】: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第二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三步: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第五步: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答案格式:这个字的意思是——————(或运用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
【即时小练】: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诗歌赏析:蜀帝杜宇的魂魄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啼鸣,声声沥血。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第一次听到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寸断肝肠。春已残,花飘零,锦水春景黯然失色,乱红如雨。春夜难寐,举头望月,清光如霜。声声子规啼鸣,好像在催远行的游子快快回家,这里东郊的农事正忙,可是此时却难以归去,心思凄凉。
问题: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答案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二)如何鉴赏“诗眼类”?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抓住“诗眼”命题往往可以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设问方式】: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歌赏析:整首诗的大意是: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此诗①②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这与李贺诗《李凭箜篌引》以及白居易《琵琶行》不同。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③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
问题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问题2“飞”和“暗”“满”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考查炼字类)
答案示例1:“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同意“折柳”是关键之说,因为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案示例2:“飞”,有“飞扬、飘飞”之意,用一飞字,使歌声的无形具体化,从而生动形象。“暗”,有隐约、悄然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思路归纳】:
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第四步:如有修辞,注意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
第五步: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即时小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诗歌赏析:乌孙使臣携带玉、帛之类珍贵物品朝见了汉朝天子,礼毕后在归途中还不时地遥望汉朝京城,乌孙国朝汉后愿意取消自己的王号,对汉称臣。从此,边远地方的百姓也能宁静地生活,再也没有出兵打仗,战火的硝烟迅速消逝,变幻成日月的光辉给百姓带来光明和温暖。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答案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眼是“静”,(1分)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因此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3分)
(三)如何鉴赏“语句类”?
赏析语句类的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个局部语言。它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用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的赏析,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设问方式】:
①请赏析某某句的妙处?
②请赏析某某联的妙处?
③请从某某角度赏析某某句?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仙姿——贺铸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诗歌赏析:开首两句,很清楚的点出了环境和季节,莲叶初生,绿杨飞絮,把初夏时节写得生机勃勃,飞动流走。“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向晚”,即傍晚,薄暮将来的时候,江面上吹来春末夏初的暖风,带着湿润的鱼腥味,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和联想。“断送”,这里指的是打发和送行。在渡口附近的江面,出现了一只画船,它已扬起了彩帆,在朦胧的暮色里,摇起了橹,荡起了桨,请问送行者,你要把它“断送”何处呢?“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原来词人正站在江岸的一座高楼之上,在出神,在发愣,这送别场景给词人带来的感触是情意绵绵,还是怅然若失?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再看“楼外”,则是“一江烟雨”。与蒙蒙暮色相合,完全是混沌一片了。
问题:请结合全词赏析“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词人用“凝伫,凝伫”的叠词(反复),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时间之久和神态之痴,从而表现其相思之苦;楼外一江烟雨则用孤寂的小楼、无情的江水、迷蒙的烟雨映衬出主人的怅惘失意之情。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思路归纳:
第一步: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
第二步: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第三步: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第四步: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即时小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问题:“一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激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1分)。其中“一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感、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思。(2分)
(四)如何鉴赏“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类”?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诗歌赏析:此诗写一个女子思念她远征在外的丈夫。诗中没有正面写她是如何思念,而是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把她的真挚深情有力地表达出来。但天明莺啼,将好梦惊醒,于是要赶去树上黄莺,“莫教枝上啼”希望把梦一直做下去。
答案示例: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就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思路归纳】: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步:按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答题格式:此诗的语言特点是—————(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用诗中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现了————之情。
【即时小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十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问题:请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答案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此诗的语言特点是平实质朴,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事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永的情味。
附录:常见重点字词类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31174.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知识点:关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