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二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胞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1
.文段中打虎三个回合动作描写极为传神。请将第二、三回合描写武松打虎的主要动词填在下表中的空格处。
描写对象
主要动词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老虎
武松
2
.文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3
.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是文段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
一扑、一掀、一剪”
,把老虎“
拿人”
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4
.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
一闪”“
一闪”“
又闪”
。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5
.第二自然段写武松“
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
。联系上下文分析“
打折哨棒”
的原因和结果,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原因:
结果:
作用:
分析:这是一道小说阅读题,同时也是名著阅读题,从我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水浒传》中选编了“
武松打虎”
一章。从1999
起,国家教育部倡导读好书,诵诗文活动,并且在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了中小学生推荐阅读篇目。随着这一活动的开展,中也开始大量出现名著阅读试题。从试题设置看,第1
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欣赏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第2
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第3
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告诉学生学会在衬托中突现主要人物。第4
题考查对人物思想性格的把握。第5
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理解。
答案:1
.第二回合:抡、劈第三回合:揪、按、捺、踢、打小说的行动描写。
2
.比喻、夸张修辞。
3
.这样写突出了老虎的凶猛厉害,衬托(
或反衬)
武松的武艺高强和英雄气概。常用的表现手法(
衬托)
。
4
.表现了武松的沉着机智,突出了他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意思对即可)
人物描写的作用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
5
.原因:因为“
使尽了平生力气”
,却又“
打急了”
,“
打在枯树上”
;结果:武松手无寸铁,没有武器作用: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下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更显英雄本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4025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