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纪实
数千人的会场一片肃静,千万双眼睛神情专注,亿万颗激动的心倾听着时间的脚步走向那庄严的一刻,走向那永恒的瞬间
……
——1999
12
月
20
日零点。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由翠绿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相伴,在
6 000
平方米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徐徐升起。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绿色地毯铺就的交接仪式现场,弧形排列的坐席与主席台对应,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 泽 民身着深色西服,站立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44
岁的何厚铧也是一身深色西服,站在主礼台上。这位澳门历史上第一次由澳门人自己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从此肩负起落实
“
一国两制
”
、
“
澳人治澳
”
、
“
高度自治
”
方针的历史重任。从他坚毅的目光里,人们看到了自信,也看到了澳门的美好未来。
在主礼台的另一侧,桑帕约总统等葡萄牙主要代表也同样在向两面鲜艳的旗帜行注目礼。昔日的澳门是在中国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情况下,被葡萄牙逐步占领的。葡萄牙曾委任过
127
任澳门总督。这一切,此刻都成为历史。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看着那亲切的旗帜,
85
岁的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双眼噙满了泪花。当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到澳门,面对
“
谁敢亲共,
‘
万人坑
’
就是归宿
”
的恫吓,杜岚毅然买回红布做成国旗,在新中国诞生的当天将它升起在校园里。今天,已届耄耋的她终于见证了澳门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激动与感慨,欣慰与自豪,全部写在她饱经沧桑的脸上。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站在主席台上,神情庄重。两多前,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的主席台上,他见证了香港的回归,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在时间的交接点上,霍英东的话语里流露出的是激动、兴奋:
“
在亲身参与香港回归祖国的全过程后,又出席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我感到十分荣幸。看到五星红旗在澳门冉冉升起,我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
”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此时此刻,在澳门,在香港,在台湾,在祖国内地,在世界各个角落,亿万民众在见证这世纪之交的盛典,亿万颗华夏儿女的心和着铿锵的旋律在为这块新生的土地祝福。
零时零分
46
秒,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国旗升至高
8.28
米的旗杆顶端,澳门特区区旗也升至旗杆顶端。这一时间虽短,却浓缩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奋斗不屈的历史。神圣的旗帜上,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创未来的坚强意志。统一大业已进入又一个发展阶段的中华民族,在
“
一国两制
”
方针指引下,必将迎来祖国统一的辉煌明天!
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如春潮奔涌。
瞬间虽短却永恒。摄像机的镜头在聚焦,照相机的灯光在闪烁,便携电脑的键盘在跳动
……
来自世界各地的
3 500
多名记者迅速将这一盛况传向五大洲,将这一庄严时刻载入史册。
千秋伟业,后继有人。零点
4
分,国家主席江 泽 民稳步走到讲台前,郑重宣布,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
一国两制
”
、
“
澳人治澳
”
、
“
高度自治
”
的方针。他表示:坚信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同胞一定能够把澳门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
这是跨世纪共和国领导者的庄严承诺,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暗夜将尽,曙光初现。走过漫漫长途的澳门,在新的千来临前夕,洗尽历史风尘,迈进新纪元。
1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
“
永恒的瞬间
”
的理解。
(6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
,这一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是一篇特写,作者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内容,请结合实例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6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瞬间”是指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时间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区区旗升旗时间只不过
46
秒;
“
永恒
”
是指这一瞬间意义重大:澳门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华民族迈向实现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2
、
强调国旗升起的过程,强化了文章的现场感,从整体上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是内容转换的外在标志,深化了回归主题。
3
、
作者通过选取葡萄牙的占领历史、现场人物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的感受,表现了澳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和现场感,使文章体现了继往开来的含义和活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4864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