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物理教学时应该以物理实验作为出发点, 作为帮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桥梁。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体会到新教材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新课程降低了对课本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增加了实验内容,特别是教材中的大部分作业都是回家去做的小实验。这正是利用了初中生好动善思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教材结构和体系,教材安排了许多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小实验、小制作,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把一些小实验安排在课外让学生亲自去做, 就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作用,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这些小实验简单易做,取材容易,不受条件限制,易拉罐盒、保鲜袋、塑料瓶等都能成为很好材料。这些生动有趣、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对学生的独创性、想象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 只要引导好, 很多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发明创造出更多的小实验、小制作。例如:用纸杯做个简易的电话,还可以做个小孔相机、用钉子和木板做的压力小桌等等。但是,更值得欣赏和提倡的不是实验器材的简单替代,而应该是实验装置的简化。应用低成本实验可以不断改进演示实验,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又如:在“压强”的教学中,为使学生弄清压力、受力面积和压强这三者的关系,向学生举了杂技表演??人压钉板一例。提问学生“人体为什么没有被钉戳破皮肤?”许多学生认为是练出来的“硬功夫”。可以用如下的演示实验来寻找答案,出示两块木板,一块木板上装有三到四颗钉子,另一板上装上密密麻麻的许多同样的钉子,把盛满红水的同规格的两个薄塑料封口袋,分别轻轻放在两板的钉子上,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结果放在三到四颗钉子上的薄塑料封口袋被戳破,红水流出,另一袋没被戳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要求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得出实验结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所以杂技演员可以躺在密密的钉子板上,安然无恙。
另外,应用低成本实验还可以创造性地设计小实验,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巧用乒乓球化解浮力教学中的难点实验: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的方向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实验直观显示,学生虽能理解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但理解“总是竖直向上的”就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设计如下一个实验,让学生眼见为实:将软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固定在乒乓球上, 线的另一端固定在一个去了底的可乐瓶口( 口用瓶塞塞好),往可乐瓶中灌水,乒乓球浮在水中,此时系着乒乓球的线是竖直的,说明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是竖直向上的。将可乐瓶倾斜,系乒乓球的线仍然是竖直的,说明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仍是竖直向上的。向不同方向倾斜可乐瓶,会看到线总是竖直, 所以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课后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找器材自制并进行比赛看谁材料选取得巧,实验演示效果好。
再有,在应用低成本实验利用日常器具进行小制作时,要手脑并用, 重在创新。例如,做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缺少溢水杯,可以组织学生用一次性杯子,在杯底插入一根吸管,吸管口低于杯口便可制成一个简易的溢水杯。
还有,用收集到废钢锯条可以做许多实验。例如:振动发声;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等。还有, 通过搓手发热的活动来感受摩擦生热; 用手打桌子,手感到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将空杯子(或皮球)慢慢压入盛水的盆中,让学生感受手掌受力的变化。从而初步体从而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还可以用盛水的玻璃杯和球形烧瓶代替凸透镜来研究成像规律;用盛水玻璃杯代替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透过小水滴观察电视荧光屏上的三原色等。
总之,初中物理教材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课外小实验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做好这些实验,使学生在知识、智能、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好地发展,从而才能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效能。而低成本实验在初中的开展不仅适应了新教材的课改理念,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应用到实践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让学生尽情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乐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61565.html
相关阅读:九年级物理公式大全:热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