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乔安西最终脱离了危险期的根本原因是墙上画的树叶吗?
7
、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8
、文章结尾的精彩之处在哪里?
9
、为什么极力刻画贝尔曼是个普通的画家,且性格怪异,缺点不少?这样写,与他最后的行动有无矛盾?
10
、“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位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
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每句话不不少于10
个字。
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
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
—14
题。
第二天,医生对休易说,“她脱离了危险期。你们胜利了。剩下的事是营养和护理。”
这天下午,休易坐到乔安西躺的床上,织着条根本用不着的蓝色羊毛披肩,已经无忧无虑。织着织着,她伸出只手连人带枕头搂着乔安西。
“有件事告诉你,小宝贝。”她说,“贝尔曼先生得肺炎今天死在医院。他只病了两天。头一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房间发现他难受得要命,衣服,鞋子全湿了,摸起来冰凉。谁也猜不着他在又是风又是雨的夜晚上哪儿去了。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灯笼,还亮着,又发现楼梯搬动了地方,几枝画笔东一枝西一枝扔着,一块调色板上调了绿颜料和黄颜料。现在你看窗外,乖乖。墙上还趴着最后一片藤叶。你不是奇怪为什么风吹着它也不瓢不动吗?唉,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在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晚上,他在墙上又画了一片。”
11
、为什么说这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12
、小说的结尾是,生命垂危的乔安西终于脱离了危险,而本来健康的贝尔曼却突然病逝。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
13
、如果乔安西是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做?
14
、结合语段及全文内容,以《读<
最后一片叶子>
有感》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段,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触。
参考答案:
【语言表达训练】
6
、既是又不是。树叶仅仅是一个表象,更重要的是她重新树立了生的信念,而这信念是
7
、(1)
挽救了一个生命。
(2)
他25
来一直说要画的“惊人之作”实现了。(3)
他为此付出生命的牺牲精神的象征。
8
、全文的亮点、焦点、悬念、谜底集中在这最后的高潮中,出现了戏剧性的倒转,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9
、这是真实的人、平凡的人,“平凡中的不平凡”更具真实感。文中同时写了他仗义热心、办事痛快、关注乔安西的种种细节,这是他最后行动的基础。
10
、①老爷爷,感谢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牺牲,祝您永葆青春。
②老爷爷,您的勇气值得敬佩,相信您的这一举动会让贵国一些仍怀军国思想的人以最好的教育。
点拨:语气要委婉,对长辈要尊敬。
【课内同步阅读】
11
、因为它是贝尔曼一生的艺术结晶,它融进了贝尔曼的爱、善和宝贵的生命。
12
、病危的乔安西脱离险境,而健康的贝尔曼却突然病逝,这样的结局确乎出人意料,但它又合情合理。贝尔曼因其善良、爱心、舍己救人的精神而画了“最后一片叶子”,创作了他的杰作,而乔安西因了这“最后一片叶子”重振生的信念,获得了生的活力。于是,生与死,在他们身上发生了逆转。确实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13
、略
点拨:答案不固定,能表现出爱心,言之成理即可。
14
、示例:冬天一定会到,树上的叶藤也一定会落尽。不要以为这是树木斗不过天,它是无能的,也是无奈的。因为这恰恰体现了树木的一种智慧,为了明春天的萌发,它实在没有必要死守着最后一片叶子,苦苦地挣扎,为此耗尽了最后一丝力量。 因为,叶子落尽并未表示生命的死亡或者希望彻底地成为泡影;反之,这是一种大智的等待,重新萌生的希望——在它落尽最后一片叶子时,新的希望,也就在叶子落下的叶柄处悄悄地孕育了,萌生了。然后是静静地、静静地等待。此时的静静也就像沉睡的火山,一旦春天到来,它就以不可阻挡之势爆发出来了。我们今天也一样,我们要学的决不是如何使自己永不摔倒,而是要学会在摔倒之后如何站起来,如何在摔倒中吸取教训,汲取力量,使摔倒的地方成为重新站起和前进的起点。这样,摔倒越多,吸取的力量也就越多,就像小溪东流,越流越宽广,最后成为大海。我的观点是顺应自然,让落叶落尽,等待春天,另辟蹊径,再萌生新的希望之嫩芽。冬天的落叶,你随风去吧!但你千万别忘了在明春来之时,重新长出嫩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73269.html
相关阅读:《多谢西风》阅读答案
《美丽的邂逅》阅读答案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阅读答案
余秋雨《三峡(节选)》阅读答案
《世界以痛吻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