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2
)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头,善优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
(3
)和谐明善,要义在扬善。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扬的。先人们如孟子就认为“
好善优于天下”
,如班固就认为“
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
,如欧阳修就认为“
为善最乐”
,如景颐就认为“
与人为善乃公也”
。及至现当代,人们更是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作为判断善恶的客观标准。
(4
)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社会,就会使明善和谐见,花含春意无限艳。
(5
)人无贵贱,人格平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讲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现,要有暖意,要有担当。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对失意人勿矜。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贵了不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和气生和睦,和气“
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
(6
)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
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
,使天更蓝,书更绿,花更红,草更青。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有言道:“
天意怜幽草”
,“
草木有本心”
。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添寿。
(7
)人的生活都脱离不了社会。讲和谐,就需要与之为善:多看发展少求疵,多想恩泽少责难,并要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多为贫困者献爱心,多向落难者伸援手,多给失利者加把劲。要多用感恩之心去感谢社会,而对于一时难尽如人意的地方,却要在不足中求满足,在弱点中找亮点,从而使心态平衡,甘芳溢颊,乐观豁达向明天。
(8
)和谐明善,贵在实践。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
其声和以其柔”
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
12
、从(1
)(2
)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论述的“
和谐”
与“
明善”
的关系是
。(2
分)
13
、第(3
)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14
、第(4
)段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请为第(5
)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3
分)
15
、谈谈你对第(8
)段含义的理解。(2
分)
16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2
分)
参考答案
12
、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只有明善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二者相辅相成。
13
、道理论据 大量引用名言,有力地证明了“
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痒的”
。或有力证明了“
和谐明善,要义在扬”
。
14
、过渡作用
事例:谢言信为了一句誓言,几十如一日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弟弟,这种善义之举令人称道。
15
、“
明善”
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只要人人努力,献出一点善,这个世界定会变成一个充满和谐,和善,充满爱意的人间。
16
、示例:(
1
)一短句为主,简明快捷,节奏感强。如
“
贵了不骄,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
”
。(
2
)句子多用排比。对偶等修饰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如
“
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76271.html
相关阅读:《信息时代如何读书》阅读答案
《寂寞是一种乐趣》阅读答案
匠人与大师 阅读答案(广西桂林)
《坚持“一件事原则”》阅读答案
《节约着是美丽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