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共10
分,选择题每题3
分)
“
地沟油”
上餐桌,早在上世纪90代就已见诸国内报端。十几过去,虽然我国有关部门重拳频出,但“
地沟油”
依然阴魂不散,有专家称每返回餐桌的地沟油达百万吨级。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关键原因是,围绕“
地沟油”
形成的利益链未能从机制上打断。在利益的驱使下,“
地沟油”
制售从小作坊升级到大工厂,产业分工细化为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
地沟油”
生意不但打而不死,甚至顶风做大。
全世界哪里都有餐馆,有餐馆就有“
地沟油”
,“
地沟油”
监管是各国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发达国家的一些监管做法可为他山之石,值得我们借鉴。
从源头上管控“
地沟油”
是最关键的一环。餐馆厨余废油与泔水是整个利益链的首个环节,把好这个“
自来水龙头”
,剩下的环节就将成为无源之水。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是通过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惩罚措施,让不法商人付出“
停业”
、“
破产级高额罚款”
之类高昂代价,使他们知罚而退。
在德国,餐馆开业前必须与政府签署“
泔水回收合同”
,餐饮企业产出的每一桶泔水都必须有“
身份证”
,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在美国,餐饮企业如果私自将厨余废油卖给非法机构或个人,一经发现将被停业;在英国,如果餐饮企业将厨余废油倒入下水管道,无论数量多少,都将被处以高额罚款。
在我国,行政和执法资源不足与违法“
地沟油”
企业分布区域广的矛盾突出。从国外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解决有关部门资源不足,办法之一是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
地沟油”
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问题,人民群众对“
地沟油”
深恶痛绝。政府可以通过创新的社会管理方法,挖掘出民间潜力,缓解有关部门资源不足。比如,重奖举报人员等办法可以鼓励公民成为监督员,形成对于“
地沟油”
黑色产业链不间断的监管压力。
仅有上述“
堵”
的措施还不够,如何“
疏导”
也非常重要。建立新兴的厨余废油加工产业链,将“
地沟油”
转化为生物燃油、屋顶涂料或者肥皂等产品,让企业能从中得到丰厚的利润,“
地沟油”
有了自己的出路,自然不会流回餐桌。
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行,在实践中,我国正规废油加工企业生产的生物燃油价格偏高,没有市场竞争力,不少企业经营不景气。这反过来导致正规企业从餐馆收购废油和泔水价格偏低,一些餐馆出于利益考虑会铤而走险,与不法“
地沟油”
炼制企业“
结盟”
。
在这个方面,日本兼顾回收、开发与销售“
一条龙”
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日本,通过法律强制规定和政府补贴,日本专业回收公司能够以极低的价格从餐饮企业回收厨余废油;通过政府支持,回收企业得以在初建时期迅速提高技术能力和生产效率,形成生产规模;通过政策规定,政府部门车辆优先使用由厨余废油再生的生物燃油,为企业提供稳定市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
地沟油”
监管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管理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不可小视。借鉴而非照搬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对于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多少有一些现实意义。
8.
下面各项中,对我国“
地沟油”
的现状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地沟油的制售形成了完整的产销链,产业分工细化。
B.
我国的地沟油企业分布区域广,并且缺少有效地监管。
C.
我国缺少正规的废油加工企业,废油回收没有政府支持。
D.
在我国,“
地沟油”
监管是经济高速发展中出现的关乎千家万户生命健康的新问题。
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对发达国家在地沟油监管中的有效措施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在德国,餐饮企业的每一桶泔水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有严格的记录。
B.
在美国,餐饮企业如果将厨余废油卖给非法机构和个人,一经发现,无论数量多少,都将被处以高额罚款。
C.
在日本,对地沟油的回收、生产、销售有着法律强制规定和配套政策支持。
D.
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是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处罚双管齐下,使他们知罚而退。
10.
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如何解决“
在我国,行政和执法资源不足与违法地沟油企业分布区域广”
的突出矛盾。(4
分)
参考答案:
8.C
解析:“
我国缺少正规的废油加工企业,废油回收没有政府支持。”
说法有误。文中原话为“
在实践中,我国正规废油加工企业生产的生物燃油价格偏高,没有市场竞争力,不少企业经营不景气。”
9.B
解析:B
项将美国和英国的措施杂糅在一起。
10.
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新兴的厨余废油加工产业链,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81052.html
相关阅读:《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阅读答案
阅读《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解码汉字“行” 阅读答案(山西)
《关于“文明旅游”的主题阅读》阅读答案
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