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科学探究能力又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一、营造探究氛围,培养探究意识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更是发展中的人,因此,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只有创设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才可能真正改变消极态度,由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也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中才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究活动也才能得以真正开展。
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有一位教师在前一天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任意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画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记录下来。第二天一上课,教师让学生们考老师,只要随便说出三个角中两个的个数,教师就一定能够猜出另外一个角的度数。学生们纷纷尝试能否考到老师,当然是都考不倒。于是,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想不想和老师一样有本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内角之和有什么规律。”这是用活动、用问题引入的好例子。教师先用学生活动的模式让学生考考老师,以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从考不倒老师的经历中激发起学生也要学会这一本事的强烈动机;教师的引入既建立在前一天作业的基础上,又完全紧扣新知识,增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知识与引入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的点题指引学生三角形内角之和是有规律可循的,揭示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探究氛围的营造,既可以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将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创设实际情境,引发探究思想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丁肇中说:“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以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可见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当今社会学生生活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的年龄使学生对许多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能结合学生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适当引导,必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学校准备装修课桌椅期间,所任教两个班的讲台存在残缺现象,甚至很影响每个教师的上课情绪,恰巧正在上《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因而出示了如下问题:现要请木工师傅做讲台桌面,要求长比宽多50厘米,面积为600平方厘米,第一问:应求哪些量?第二问:怎么求呢?这样同学们都开始积极投入思考解决问题之中了。
三、设置探究问题,引发探究愿望
探究性的学习不应只是一种学习形式,它更应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平时教学中也要时时注意探究教材精髓,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千方百计激发进行探究的愿望。例如:一个两位数除以它的反序数所得的商等于余数,求这个两位数,设问是两位数,可删除哪些数?答:1至9;再问除以反序数有商,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从而排除一大批。最后问:所得商等于余数,说明什么问题?答:又可以通过列举排除最后一批,从而得到最后结果为52,经过这么一番探究,同学们成功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此例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86061.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平行六面体的重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