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文明应该是一种习惯》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文明应该是一种习惯 (1)家里要来客人了,家长一般会叮嘱孩子:收拾一下房间,见了客人要有礼貌,主动称呼人等等。同样的道理,像奥运会这么大的盛会,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以 文明应该是一种习惯
(1)家里要来客人了,家长一般会叮嘱孩子:收拾一下房间,见了客人要有礼貌,主动称呼人等等。同样的道理,像奥运会这么大的盛会,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优质的文明服务,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让他们吃住顺心,赛得舒心,玩得开心,进而领略一下五千文明古国的魅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可是洋人走后不久,人们发现

鸟巢

附近的草坪上躺满了游客,纸屑遍地;一度销声匿迹的公交车站不排队、公共场合吸烟、肆无忌惮地打手机等不文明现象又多起来了,甚至连中超球场上也发生了群殴事件。
(2)于是,有人慨叹,奥运一完,国人的文明就出现了滑坡。也有人认为,这才是国人真实的文明水平,奥运期间的文明多多少少带有一些策划的、表演的、强制或克制出来的味道,或者叫非常态文明。为什么叫非常态?因为它不是出于习惯、出于自然。
(3)不错,真正的文明是一种习惯,与家里来不来人,国家举办不举办奥运会没多大关系。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高声喧哗、不闯红灯、公共场合不吸烟、女士优先、自觉排队、人与人之间保持合理距离等等这些早已成为常识、成为西方人文明习惯的事情,在我们这个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却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成人普及,实在叫人有些脸红。可是,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养成一个坏习惯却很容易,而要改掉一个坏习惯则难上加难。
(4)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勇闯红灯、自觉加塞的一些人颇有文化人的模样,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原因即在于他们所学的文化知识只是外在的,没有内化为他们心灵的一部分,所谓有知识没道德,有文化没文明,他们是里外两张皮。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多了,文明陋习改起来才难乎其难。
(5)其实老祖宗孔子早就给我们划定了一条文明的底线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惜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它的妙处。比如,当你扔纸屑的时候,如果想到这会给环卫工人增加多大的工作压力呀,你就会自觉地把它扔进垃圾桶;你要吐痰的时候,如果想到痰中全是病菌,病菌的传播会使他人致病,你就会把痰吐在一张纸上包好,然后扔掉;你犯了烟瘾,在公共场所想吸烟的时候,如果想到周围有妇女儿童需要保护,不能让她们被动吸烟,你就会把已夹在手指间的香烟再放回去
……
如果每个人都肯替别人想想,这个世界就会文明许多。
(6)文明是一种习惯,而习惯重在养成,一旦养成,也就不觉其难了。亮起红灯的路口,许多行人、自行车看看没有汽车,争先恐后地闯过去,一个家长拽着孩子的小手也要冲,可是孩子执拗地站住了,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现在是红灯,不能过。在公园,一个刚学会跑的小朋友追着一片纸屑跑,最后把它捡起来郑重其事地投进垃圾桶。我想我们该为这样的孩子感到骄傲。
(7)文明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仅仅表现在言谈举止,穿衣打扮,待人接物上
--
它们还只是文明的外在层面;讲究人的内在修养、讲究心灵美,这才是文明的内涵。一个人穿着大方,谈吐儒雅,举止得体,当然是可称道的文明习惯;而当我们看到一位普通的北京警察,多来无偿献血
73
次,献血总量已超过上万毫升;一位生命垂危的教授,在捐献眼角膜证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
这才是文明的自然流露,这才是令人折服的常态下的文明。
(8)就眼下来说,恐怕还得请一些成人先从幼儿园小班学起,养成不随地吐痰、不高声喧哗、不闯红灯、不践踏草坪的习惯,一开始他们会有些脸红,可是一定要学,要改,否则,就剩下国人陪着一起脸红了。
1.
这是一篇以

文明

为论题的文章,这个论题是作者从哪些

现象

中概括出来的?
家长叮嘱孩子礼貌待客,奥运时我们文明接待世界各地的宾朋,奥运后部分国人践踏草坪、乱扔纸片等不文明现象渐多。


.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认为怎样的

文明

才是常态下的文明?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文明是一种习惯,而习惯重在养成,一旦养成,也就不觉其难了。

文明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仅仅表现在言谈举止,穿衣打扮,待人接物上
——
它们还只是文明的外在层面;讲究人的内在修养、讲究心灵美,这才是文明的内涵。


.
其实老祖宗孔子早就给我们划定了一条文明的底线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试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成现代汉语。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
在作者看来,文明的习惯不仅表现在言谈举止,穿衣打扮,待人接物上,还表现在讲究人的内在修养,讲究心灵美等方面,文中哪些

事实论据

是用以论证这一观点的?
一位普通的北京警察,多来无偿献血
73
次,献血总量已超过上万毫升;一位生命垂危的教授,在捐献眼角膜证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88521.html

相关阅读:《书是要捧着读的》阅读答案
邓拓《三种诸葛亮》阅读答案【?广东省广州市中考】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阅读答案(北京房山中考二模)
《信仰的力量22分》阅读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范文《说勤》(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