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初中阅读指导教案《议论文阅读知识储备与答题技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阅读指导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八 级 语文 备课组教案 主备人 : 王成 教师 王成 授课时间 6 月 13 日 课时 1 课题 议论文阅读知识储备与答题技巧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的 1、 了解议论文基本结构 ; 2、 熟悉议论


语文
备课组教案

主备人
:
王成

教师
王成
授课时间


6

13

课时
1
课题

议论文阅读知识储备与答题技巧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的
1、
了解议论文基本结构
;
2、
熟悉议论文相关题型;
3

掌握议论文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重点
熟悉议论文相关提醒
难点
掌握议论文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步骤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手写)

导入
8~10分钟
回顾议论文基本知识:
1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课堂训练1
8
~20分钟
1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2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疑难点拨
5~7分钟
议论文中常见的修辞: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
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

问题探究
4~6分钟
1
、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
)、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
)、强调……的中心论点;

3
)、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
)、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
)、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2
、开头的作用有:

1
)、提出中心论点;(
2
)、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具体答题规则如下: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课堂提升5~7分钟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

1
)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
)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作业布置3~4分钟
1、
课下阅读两篇议论文,并自己鉴赏;
2、
找出关于议论文的相关资料,并自己总结。

教学
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94617.html

相关阅读:初中议论文阅读技巧及练习
论文《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迁移型考点??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七)
语文阅读中典型错误分析
《藤野先生》课后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