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春
雪亮的灯光下,弯曲的手臂伸向天空,化成两棵树的剪影。晨风开始吹拂,树叶沙沙作响,小鸟飞上枝头……稍顷,音乐声起,两棵树开始靠近,又分开,翩翩起舞。天,是蔚蓝的,蓝得没有一点杂质;风,是轻轻的,拂动着树枝,两棵树好像在互相倾诉。灯光不断变换颜色,音乐轰鸣,闪电划过长空,雷声大作,风刮得更猛烈了,飞沙走石,大地在震颤,树在摇摆中昂着头,相互呼应,笑迎逆风恶浪……随后,音乐声止,大地复归寂静。天,还是蔚蓝的,风,还是轻轻的,两棵树依然站成两个剪影。
不知道是印象太深刻,还是意象的自然联想,当我第一次走近张学良手植的那两棵树的时候,记忆一下子把我拉回到春节晚会上杨丽萍的双人舞的现场。
这两棵树,现在就站立在浙江奉化溪口一个山坡上。一棵是楠树,另一棵也是楠树。一棵长得茁壮,雄姿英发;另一棵长得秀美,亭亭玉立。远处雪窦古刹的钟声,如九天飘落的梵音,回荡在白云间;更远处的妙高台,雄踞绝顶,一览众山。眼前,武岭城墙在这大树浓阴的掩映下,沉默。墙头,生野草,也生野花,在秋目的微风中俯仰自如。昨日惊心动魄风云变幻的时光,早已融入远方苍茫的历史天空。从天南海北赶到溪口来的人,也许会去蒋介石的故居走一走。可是,我提醒所有到溪口的人,还要去看一看那两棵树——“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幽禁张学良住处后边的两棵树,那可是历史的活着的见证。
树的形象,会使我们想起人的脊柱。没有脊柱,人就不能完美地挺立。1935
,中日战争已是鼙鼓可闻了。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一个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而声色不动,另一个心里却呼啸着“打回东北去”的呐喊。民族的矛盾,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压倒了义结金兰的兄弟情分,张学良拍案而起。一个七尺男儿,苟无顶天立地之骨,呼风唤雨之气,焉能挽狂澜于既倒?
大树挺立,他在民族的精神疆城里,竖起了又一根顶天立地的石柱,石柱上写着志士仁人一次次书写着的“爱国”二字。
树的绿叶,会使我们想起人的生命。在大敌当前共赴国难的枪林弹雨中,有人退缩了,有人变节了有,人洁身自保了,也有人呼啸着冲上历史的高地。“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随机陪送蒋介石飞往南京,旋即失去了自由。从此,陪伴少帅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报国无门,英雄失路,“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呵!
当叱咤风云的人物,满腔忧愤对谁诉?
呼天,天不应;问地,地不答;问江问河,江河没有回声,不舍昼夜水自流……心碎了,人老了,可是,惟有生命之火不熄。把不是牢房的牢底坐穿,活着依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像那树——生命之树常绿。
那两棵树,是他为她亲手栽种。为什么只种两棵?
而且是楠树,负寒不凋的常绿乔木?
人称“赵四小组”的赵一获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来到身边,陪伴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28
时间的磨难与考验成就了如诉如泣的爱情诗章。是的,那是天地之间让人感动得流泪的爱情诗章!
两棵树,并排站着,同呼吸,共命运,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有一种彼此相融的气息在流动。
太阳下,我久久凝视着那两棵树,不禁想起尼尔森的诗句:“少女伫立在我身旁/她轻的目光/所看到的/我不曾看到/一道光,她说,不是目光/在橘树的某处闪耀”……那道光,神秘的光,是真正的爱情之光。江河行地,岁月长流,树会长大长高。两棵树,两棵非凡的树,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一起站成我心里的两个剪影。目月辉映之下,每棵树都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或她的身上……
(
选自《大地笔记》,有改动)
13
.从全文看,奉化溪口张学良旧居后的两棵树有哪些特点?(4
分)
14
.为什么说张学良旧居后的两棵树是“
历史的活着的见证”?
请分条概括。(6
分)
15
.文章结尾引用尼尔森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4
分)
16
.本文开头是怎样描绘春节晚会上杨丽萍的双人舞的?
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6
分)
13
.①
一棵茁壮一棵秀美;②
大树浓阴掩映;③
岁寒不凋,四季常青;④
并排站着,有一种彼此相融的气息。(4
分,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
14
.①
这两棵树见证了张学良在民族危难之际的爱国精神(
在民族精神疆域里完美地挺立)
;②
这两棵树见证了张学良不熄的生命之火(
活着依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③
这两棵树见证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如诉如泣的爱情。(6
分,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15
.①
内容上,借诗句表现赵四小姐对张学良坚持民族气节、大义的理解与敬佩,丰富了张赵二人爱情的内涵。②
结构上,引出下面抒情语句,揭示了两棵树的象征意义,升华了文章的主旨。(4
分,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16
.(1)①
从视觉、听觉几方面描绘“
两棵树”
经受洗礼并立同心的爱情故事;②
动静结合,烘托舞台气氛,具体细致地描绘了“
两棵树”
的形象。(4
分,一点2
分,意思对即可)
(2)①
通过具体的舞台画面,营造一种凄美的氛围,感染打动读者;②
从影视形象到现实生活,构思新颖,吸引读者的注意力;③
由舞台上的“
两棵树”
引出现实中的“
两棵树”
,为下文描写张赵爱情作了铺垫;④
舞台形象与真实故事“
虚”“
实”
映衬,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美感。(2
分,一点1
分,答对两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398902.html
相关阅读:《留一些给鸟儿》阅读答案
《三袋米》阅读答案
《掌心化雪》阅读答案
阅读《都市精灵》选段(附答案)
黄河浪《故乡的榕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