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网 提供大量地理学科相关资料,更多更新请继续关注。
我从事地理教学已有5个年头,虽然地理并非是我专业单我已渐渐的爱上了这门学科,为了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敏锐的空间觉察力,让学生"重演"地理学家发现的历程,能象地理学家那样观察、思考、质疑、解惑,最终成为"小小地理学家"。但从目前地理教学现实来看,地理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偏重书本知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精神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内在体验和感悟。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我认为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就是参加社会活动,主要是以人与环境关系为主的活动,是学好地理、学好对终身有益的地理的重要前提。
一、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通过深入的学习,我对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教育方针中的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要想成为"小小地理学家",就必须参与实践活动。 -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目前迫切需要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成为真正的"地理学家"。
二、学生实践活动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1。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学生在野外对照地图实地观察具体地区方向时,就对学生理解地图上的方向很有帮助、学生通过学校及周边地区平面图的绘制,对地图比例尺和图例的理解就比纸上谈兵要好的多;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实地观察得出的环境问题要比从书本上理解的深刻。学生的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比如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学生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来源及使用就十分清楚。
2。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
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例如,学生对社区环境调查时,会发现社区建设如采暖锅炉的位置设置,社区绿化建设方案等都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再如学生对城市环境的调查,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结合课本知识提出有益的改进方案。
3。社会实践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如学生根据对学校的测量,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对陆地与湖面气温的观测与计算、对学校绿地与裸地的对比观测、对学校教室外有绿色植物室内的温度的观测等,都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4。社会实践有益于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的联系。
例如学生对校园环境如污水、废弃物的调查,不但使学生的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化学知识、数学知识、美术知识、语文知识相联系,而且使学生的测量、计算等技能得到发展,撰写论文使语文写作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组织学生的垃圾分类、噪音的测量和水质的化验等都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知识。任何一个实际活动都要有综合的知识,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综合地运用各课知识。 - 5。实践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积极意义
(1)关心对自己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对地球家园、,对自然环境能自觉的注意、过问、关心当作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事物对待,而不是漠然处之。例如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关注程度、对近年来沙尘暴的关注程度、对节水的认识等等。
(2)参与比关心更进一步的态度,能成为各种各样有积极意义的事件的参与者,例如当学生了解到地下水比去年下降2米后,能自觉节约水。并积极参加学校的节水宣传、向学校领导交涉节水事宜。
- (3)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例如学生在调查学校节水问题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调查水表的数据、设计表格、记录用水次数、进行计算、向全班宣讲。小组成员全体参与实践活动。
- (4)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例如学生对学校周边地区环境的调查时。他们所需的数据、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
- 三、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产生创造性构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最高形式。要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造毅力,能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
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提高创造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因为地理学科内容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综合性很强,而地理的教学,在综合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实践性,因而课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从而为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地理教学要求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人地关系以及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围绕以上教学目的而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既可开展野外考察、环境监测、资源考察、规划开发,又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旅游等活动。错综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促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动心、动手、动脑,不断地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这无疑会提高他们地理观察和调查。运用地图、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等能力,对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极大的好处。由于地理考察所接触的一些问题,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是紧密结合的,远较地理课本知识复杂,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多端性、伸缩性思维的现实地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地理课外活动中,集中讨论式是经常采用的好方法。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酝酿,就同一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往往在热烈的讨论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例如,我带领学生到花场峪实地考察,以如何发展山区经济为题,要求学生在地理考察中认真思考,提出切实可行方案。而后,召开小组讨论会,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各抒己见,激烈争论,互相启发,新方案不断被否定或被补充,最终达成共识.选择出较满意的答案:要想富,先修路,要先解决交通问题;利用花场峪的古长城,发展旅游业;利用广大荒坡草地,植树造林,种植水果,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村民传统的编织手艺,发展草编手工业。学生在方案的讨论选择中,会提出有创造性的独特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途径,同时,在讨论中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提高创造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 - 四、对学生实践活动中对教师的要求
学生实践活动是一个经常探索的过程。学生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开放性的, 在教科书上和教学大纲上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产品的制作,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在整个过程中,我只是顾问、指导者,而不是操作者。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探索是在课堂上很少见的。
实践活动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学生的实践活动却不同,科学真理、正确结论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为进行反复的尝试。学生实践活动不仅允许学生走弯路,允许范错误,而且必定要走弯路,必定要犯错误,学生只有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才能得到成功。
学生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学生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包括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都不要设置框框,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充分自由的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但是它同人类的一般实践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它仍然不是以客观世界的改变为目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发展,就如学生对家庭成员中受教育程度等的调查,也不可能真正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对学校绿化的设计,也并非承担学校的绿化任务,这种学生实践活动主要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 - 五、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
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完成报告、模型、论文、演讲……为形式的作品。尽管完成这些任务所涉及的事物和所需要的知识绝大多数是在人类历史上已知知识经验的范畴之内,但是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他们要直接与活动对象接触、打交道,要自己寻找、发现结论,要自己动手去设计、制作……通向最终结果的道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地走过,在这样的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智慧。学生的活动是内外部活动相互交叉的,学生心理内部活动的,情感、意志、兴趣、想象、创造等成分是经常参与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所以我将评价、总结学生实践活动的标准不局限在"作品"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体验、感受、经历、收获的一切,是我所关注的。但是,成果也是重要的一种评价内容。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或一个小组的成果是较差的,或者是失败的,但过程对他们却是成功的,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因而我认真对学生加以观察,尽可能发现他们精彩之处,尽管他们的收获未必最大。 - 由于中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因而我校新学期开始,由学校领导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某项活动;也组织了班级性的地理课外活动。也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六、实施的步骤
制订学期地理课外活动计划表。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方法。有材料,物品工具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活动后及时加以总结,找出成功原因及失败的地方。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我采取了各种手段和途径,如在调查我镇企业污染源时,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样,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就大大提高。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成果检阅和归档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成果检阅方法很多,如参与学生小论文竞赛评审(地震、环境等),学生课外活动作品进行展览(如少科站巡展)进行国土、国情知识演讲等等。资料整理包括:学生亲自动笔写的读后感、随笔等,有的已经被剪贴保管收藏;学生在活动中写的小论文可以集成册,其中好的文章在全校范围内交流;有些活动成果具有一定价值,已拍照保存。
- 七、效果
1.增进了解,加强德育效果。
半年来,我在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各项地理课外活动中,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师生情谊,成了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在每次的活动中,他们的言谈举动都远比课上更容易流露,表现出他们的真实思想情绪观点和行为。有些同学遇到困难产生畏难情绪,也有个别同学工作马虎缺乏认真负责态度,我就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同时表扬那些好学上进的同学,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我以耐心指导,克服困难的精神风貌,思想品质起的表率作用感染了学生;激励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怎样正确地发展自己在两个文明建设中锻炼成长为"四有"新人。 - 2.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促进教改。
通过一系列地理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才智和思想情操得以提高,使地理课外活动不断发展完善,从而促进了地理教学改革深化。
地理知识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得以拓宽。各种地理课外活动过程都是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强化和巩固的过程;也是知识提高和运用过程。学生在接触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例:用不同色彩的吹塑纸做成的中国政区拼图在上祖国行政区域教学内容时效果甚佳。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地球仪、等高线、时区转动盘等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弥补了教具不足的现状。由此可见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吸引力的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里,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更能得到各自的发展。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有机结合,是地理教改成败关键,因而它既是教改的重要措施,也是教改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使自己的志趣、爱好得以充分发展和表现,因而也就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特别是立志于从事地理专业方面的专门人才。 - 总之,地理知识与技能是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知识,要让学生都成为 "小小地理学家",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课题研究时间有限,但已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我相信如果全社会都来重视地理教学、重视学生的地理知识获得过程,那将填补祖国现代化建设对地理教育需要,填补培养后备人才需要,填补青少年从小爱地理、学地理、懂科学、用科学报效祖国的需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08172.html
相关阅读:“微型旋涡”不只是推想 科学家首次证实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