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备战2015中考)《对联、广告、标语等的拟写》考点解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阅读指导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备战 2015 中考)《对联、广告、标语等的拟写》考点解析 浓缩的都是精华 , 对联、广告和标语像一朵奇葩 , 闪耀在语文中考的园地中。在 中考中 , 宁波卷以炼字形式展示了对联 (备战
2015
中考)《对联、广告、标语等的拟写》考点解析

“浓缩的都是精华”
,
对联、广告和标语像一朵奇葩
,
闪耀在语文中考的园地中。在

中考中
,
宁波卷以炼字形式展示了对联的无穷艺术魅力;东营卷为“生命与空气”宣传活动拟写公益广告
,
号召大家爱护环境;广安卷让学生为“旅游日”拟写标语以吸引天下游客。这些试题
,
均巧妙地将语文与生活“嫁接”起来
,
考查了考生的语文实际运用的能力
,
体现了“大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对联类考查题型呈现出灵活多变的趋势。近几中考的主要题型有:对接式、赏析式、修改式、撰写式、联想式
(
即由对联联想到某历史人物或名胜等
)

广告和标语类的主要题型有:评析、理解广告和标语;创作、拟写广告和标语。

1.
对联拟写指要
(1)
字数相等。
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
这样才整齐、对称、平衡
,
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2)
结构相同。
对联的上下联要求主谓对主谓
,
动宾对动宾
,
并列对并列等。
(3)
词性相对。
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词性要相对
(

),
即名词对名词
,
动词对动词
,
形容词对形容词
,
数词对数词
,
虚词对虚词等。
(4)
平仄相反。
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要做到“平仄相反”。上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
,
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但一般情况下
,
对考生平仄方面的要求没有这么严格。
(5)
语意相关。
这是对联内在美的体现
,
它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对联的内容关联可分为三类:正对
(
上下联内容相类相关
)
、反对
(
上下联内容相对相反
)
、流水对
(
上下联内容连贯相承
)

2.
广告词、标语的拟写技巧与标准
(1)
活用修辞。
①对偶。这类广告、标语读来朗朗上口
,
给人美感
,
便于记忆。如:珍爱生命
,
远离毒品;②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
,
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新飞广告做得好
,
不如新飞冰箱好;③比喻。使其形象生动。如:普通话——
13
亿颗心与心之间的桥梁。④设问。便于激起人们的思考
,
增强感染力。如: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
(
义务献血
)
⑤反复。强调、突出对象的特征。如:丽彤
,
丽彤
,
与众不同。
(
某洗发用品
)
⑥双关。增加表现的层次性和丰富性
,
词浅意深
,
回味无穷。如:特步——非一般的感觉。
(
运动鞋
)
(2)
仿拟熟语
(
成语俗语诗词歌词、名言警句
)

使其产生新的意义
,
有利于迅速传播。如:众里寻她千百度
,
你要几度就几度。
(
某温控冰箱
)
;默默无蚊。
(
某蚊香广告
)
(3)
巧用谐音。
可以起到一见如故
,
见之生情的效果。如:骑乐无穷
(
自行车
)
;生活可以更美的
(
美的空调
)

(4)
拟写标准。
①内容具体
,
指向明确
:
必须具体明确
,
让人一看就明白
,
不能含混模糊。
②简洁精练
,
朴素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
,
篇幅短小精练。
③构思新颖
,
富有创意:要力争做到内容醒目
,
便于记忆。
④语气亲切温馨
,
充满人文关怀:应尽可能用“美”和“善”的人格目标唤起人的潜在美德。



(
·北京
)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
,
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
,
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
正确的一项是
( )
去老范一千
,

__

__,
几辈能担天下事;

__________,
南来北往
,
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喜八百里大湖
B.
乐忧大湖八百里
C.
喜悲大湖八百里
D.
忧乐八百里大湖
【思路点拨】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对联,
降低了难度。根据题干中提到的《岳阳楼记》,
再由对联里的“乐”“忧”二字,
我们不难联想到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即“先忧后乐”的观点。由此可以断定,
上联中所填写的两字依次为“乐”“忧”,
就可以界定为B
项。如不放心,
再观察一下B
项后面的短语“大湖八百里”,
词性依次为“大湖”(
名词)
“八百里”(
数量词),
与上联中“老范”(
名词)
“一千”(
数量词)
相吻合。所以选择B
项。
【参考答案】
B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25077.html

相关阅读:魏巍《我的老师》课后练习及答案
《〈庄子〉故事两则》课后练习答案
中考阅读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中考语文材料阅读题解析
《鱼我所欲也》学案(共二课时)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