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简答题答题技巧
一般解答这类题型时,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审清题意,抓住核心,分清要说明问题还是要归纳结论、或者是要验证原理;
2. 从化学知识、原理入手,分析题意,找出题中所有的大小知识点,要抓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和解答;
3. 知识迁移,把书本知识渗透到题目中,积极思维,寻找知识交叉点;草拟方案,联系题意进行分析,归纳小结,要注意表述的有序性,层次性,要尽量做到语言简捷,尤其用化学语言作针对性的回答时忌拖泥带水。现精选数例这类试题,并对其作简要的分析。
例1. (2000年山西省大同市中考题)某同学用酚酞试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扩散实验,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请问(1)导致这种现象的错误操作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这一错误实验操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氨分子扩散实验是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做过实验的学生应该对本实验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应该是滤纸条上酚酞点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本题的现象却正好相反,题目要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学习实验,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认真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学会用化学实验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解答:导致这种现象的错误操作可能是滤纸条上错滴了氨水,脱脂棉上错滴了酚酞。这一实验仍可得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等结论。
例2. (2001年黑龙江省中考题)某探险家牵着自己的狗进入一个山洞去探险,当走近洞底时,他发现狗突然晕倒在地。试简要回答:
(1)用人学过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2)在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后,他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收集一集气瓶洞底的气体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分析:本题一反过去规范的气体收集的操作,把气体的收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运用排水、排气法收集气体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气体收集的方法不外乎排水、排气两种。运用排气法显然不够理想,运用排水法收集又要考虑所收集的气体的溶解性问题。由于洞底的气体只能从地壳中来,而地壳中必然有水存在。因此一般说来,这样的气体的溶解度不会很大,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那又如何利用排水集气的原理收集一瓶气体呢?用常规方法显然不行,因为用气体的压力将水从集气瓶中排出的操作太复杂,能不能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考虑让水主动给气体腾出空间呢?看来可以。
解答:(1)洞底存在着密度比空气大并且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
(2)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带入洞底,将水倒出并盖紧瓶塞即可。
例3. (2004年浙江省中考题)某同学采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的过程中,发现有气泡,但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试分析原因。
分析:CO2制取中,采用大理石的原因是考虑了反应速度和它是块状固体,使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使得产生的CO2中混杂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本题如用化学方程式来回答就显得简明扼要。
解答:原因是该同学使用的盐酸过浓,有大量的HCl气体挥发出来,发生的反应如下:
例4. (2003年云南省中考题)云南盛产三七、天麻、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其中天麻的主要成分是天麻素,其化学式为 ,它具有镇静、安眠和镇痛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等症。从天麻素的化学式 ,将你所知道的信息(即该化学式的涵义)至少写出三项。
分析:天麻素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其化学式也叫分子式。分子式的宏观涵义是: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微观涵义是: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按照上述描述思路,可以写出多项信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43211.html
相关阅读:19.5万年:现代人变得更古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