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
(上)文言文高效
训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练习检测
一、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③怀民亦未寝
④水中藻荇交横
⑤相与步于中庭
⑥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⑦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⑧
庭下如积水空明
二、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④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选择题
1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月色人户
(
窗户
)
B
.念无与为乐者
(
想到
)
C
.怀民亦未寝
(
睡觉
) D
.相与步于中庭
(
一起
)
2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
.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哪一夜没有月光
?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3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
.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
<
醉翁亭记
)
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
.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4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①句(元丰六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
、第②句(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
、第③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
,
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
、第④句(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四、简答题
1
.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
.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3
、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4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5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6.
“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一、
①考虑
②只是
③睡觉
④交错纵横
⑤散步(
或漫步、走、行走)
⑥
遂:于是,就
⑦
高兴地
⑧
形容水的澄澈
二、
①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
②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
③
(
我)
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
十分优美)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④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⑤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二、
(1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
1
.A
2
.D
3
.C
4. B
四、
1
.时间:元丰六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
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2
.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
3
、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4
、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
分,意思符合即可)
5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既有赏月漫步的清闲又有对被贬谪的牢骚不平。)
6.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6
题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48590.html
相关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复习整理
《伟大的悲剧》拓展延伸《永不再来(节选)》阅读答案
九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 曹刿论战《左传》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广东省东莞市中考】
纪伯伦《雨之歌》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