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分残缺。
例一、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想学好外语,2008
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例二、大力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例三、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这些句子都是成分残缺,例一缺宾语,“萌发了”什么没说,应在句末加“的念头”才对。例二缺主语,应在“道德”后加“建设”才对。例三缺主语,应去掉“使”或者“通过”才通顺。
二、词序、语序不当。
例三、张民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例四、夏天的千岛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例五、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
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全国观众受到好评。
这里都是顺序混乱导致的错误。例一应改为“不仅张明知道……”才对。例二应改为“千岛湖的夏天”才与后面“的时候”相对应。例三应改为“受到全国观众好评”不是“全国观众受到好评”。
三、主体与对象颠倒。
例六、自从他参加了少足球队后,足球就对他产生了兴趣。
例七、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例六主体是他不是足球,应改为“他对足球产生了兴趣”才对;例七的主体是我不是豫剧,应改为“我对豫剧一点也不陌生”
四、肯定与否定不清。
例八、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例九、坚决防止聚众赌博活动在“夏季攻势”之后不死灰复燃。
例十、为了避免海啸后不暴发传染病,世界各国和印度洋受灾地区地方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
例十一、仍不能完全避免不骨折和内脏破裂。
这里“防止”、“不”、“避免”等都有否定的意思,如果后面又有表示否定的词那么该句就表示肯定,这样有的句子的意思就不明确或是错误的。所以例八中“防止”与“不要”要任意去掉一个才对。例九“死灰复燃”前的“不”去掉才对。例十中“避免”与“不”也要任意去掉一个才对。例十一“不”去掉才对。
五、双面照应不当。
例十二、有无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例十三、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例十四、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这里例十二“无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么也会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应在“效率”后加“与否”才双面照应;例十三“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怎么还会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呢?所以应把“能否”调到句首才对;例十四双面照应不当,不合事理,应把后面的“能否”去掉才对。
六、用词不当。
例十五、执法部门要虚张声势,让假冒伪劣产品丧失市场。
例十六、国外的旅游者来到中国,是要领会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文明、风情的。
这里例十五“虚张声势”是贬义词不能用在“执法部门”上,应改为“制造声势”或“扩大宣传”才对。例十六的“领会”要改为“领略”才对。
七、重复罗嗦。
例十七、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例十八、热烈祝贺某某土菜馆连续蝉联“中国湘菜名店”
这里的例十七“一直”与“始终” 重复罗嗦,应随便去掉一个。例十八中“连续”与“蝉联” 重复罗嗦,“蝉联”有连续的意思,所以应随便去掉一个。
八、概念不清。
例十九、到了退休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例二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这里,例十九中“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壮”应分开来。不要混在一起。例二十中的“祖籍”是“江苏泰州”,而不是“江苏泰州人”,如果要“江苏泰州人”就应去掉“祖籍”二字。
九、搭配不当。
例二十一、正确的认读、书写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标准。
这里“遵循”一般与“准则”搭配在一起,“标准”与“达到”才搭配。所以“标准” 应改为“准则”。汉语中有许多固定的语言搭配习惯,一般不允许打破,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记住他们的搭配关系。
十、分类不当。
例二十一、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有歌舞、朗诵、合唱、相声、小品等。
这里“合唱”就包括在歌舞中,前面有“歌舞”后面就应去掉“合唱”才对。这就是分类不当造成的错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50302.html
相关阅读:论文《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活水源泉》
中考散文阅读指导??文题理解
教学论文:充分发挥《斑羚飞渡》的例子功能
《安塞腰鼓》课后习题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