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在食品安全中学习化学知识,两前“10%
大米镉超标”的新闻让人们空前关注起“镉”。而最近“广州超过4
成大米镉超标”的报道,在“ 谈食色变”的今天,更让公众群情激愤。
“镉”究竟为何物?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沟渠河流,再通过灌溉污染农作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衡量,镉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主要危害肾脏和骨骼。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它对肾脏的危害程度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
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
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
微克。
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
毫克。但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说,如果一个体重60
公斤的人,每天吃500
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
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但也超过了国际卫生组织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
克含量为每公斤0.25
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来说,镉的其他来源就更不能忽视。
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容易造成慢性镉中毒。它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日本在几十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在日本的“镉大米”地区,统计了近两万名成人,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女性为主。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的病例统计。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
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也会导致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剂量是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
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对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依据。
镉中毒更大的麻烦在于它的长期性,即使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
中国人主食米饭。“镉大米”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治理工业污染,也迫切需要广泛严格地检测大米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公布与处理。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此外,根据研究,钙和维生素D
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
,可能有助于增强对镉的抵抗力。
(摘自新浪网有删改)
12.
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对“镉大米”进行了介绍?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3.
根据文章的介绍,请给“镉大米”下定义。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
文章里加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3
分)
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
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下列推论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
.按照我国对大米的镉含量标准,只要长期食用镉含量低于控制标准线以下的大米,就不会造成镉中毒。
B
.长期接触剂量为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
倍以上的镉不仅可能导致消化道障碍,还会对人的生殖和发育系统有危害。
C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预防 “镉大米”危害的可行途径有:要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保证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
。
D.
中国人主食大米,只要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都会消失。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3
分)
本文主要从
“镉大米”的安全标准,对人身体的危害,以及解决途径三方面进行了说明。(每一点
1
分)
13
.(3
分)“镉大米”就是指用受到了含有重金属“镉”的废水灌溉而污染的水稻加工的,(1
分)且镉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线的有毒大米。(2
分)
14
.(3
分)“主要”一词不能去掉。(1
分)因为“痛痛病”除了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这一重要原因外,还有其他因素;(1
分)去掉后就成了“痛痛病”完全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这不符合实际。“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
分)
15
.(
3
分)
C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52676.html
相关阅读:《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阅读答案
阅读《千极寒只是臆测》(附答案)
手机是条“贪吃蛇” 阅读答案(江苏宿迁)
《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阅读答案
《功能仿生建材》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