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本周出版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份
“
隐藏的食谱
”
。
经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文字记载,他探讨了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重要性。据胡司德研究显示,许多为中
“
厨师、屠夫和侍应这类职业将一些塑造领导力所需的才能具体化了。比如,为了不让任何一种味道太重而盖过另一种,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常常所说的和谐、公正和平等。此外,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也表达了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
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是有史书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佐。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但有一段时间,给商汤王做的饭总是太淡或太咸。问及此事,他在解释时借机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
“
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
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
与许多西方人不同,
“
哲学
”
十分了解,他说,
“
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它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
”
。
“
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要体现宾客的身份地位;夹菜的时候也要按尊卑分先后顺序;无论是敬酒还是回敬,都要遵循来宾的贵贱等级;此外,贵宾与普通客人使用的餐具器皿也会有所不同
”
。
“
在当代社会里,如果你想与人沟通交流,最好的方式通常都是邀请他们吃饭。在餐桌上,
‘
礼
’
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带学生们参加这类正式晚宴,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
“
吃不言、睡不语
”
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句古训,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
食不厌精
”
、粗茶淡饭的饮食哲学给
“
我自己也喜爱粗茶淡饭,因为粗茶淡饭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圣贤的理念,不暴饮暴食也体现了节制有度的概念
”
。
“
此外,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是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的典型例子。他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虽然在宫廷中常常需要出席各类酒宴,但孔子从未让自己喝醉过
”
。
“
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这就是中国人现在也在提倡的
‘
胎教
’”
。
1
.下列有关
“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
”
观点的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
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生存之道,并将这种生存之道生动地比喻为
“
隐藏的食谱
”
。
B
.
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十分重要。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
C
.
宴会上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体现了一种酒桌上的
“
哲学
”
。
D
.
“
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
”
。胡教授相信这种影响包括对道德品性的影响。
2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
分)
A
.
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等做法能具体体现和谐、公正、平等、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B
.
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他借做菜的道理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成为一朝贤相。
C
.
在餐桌上,
“
礼
”
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胡司德认为在这些方面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
D
.孔子
“
吃不言、睡不语
”
、
“
食不厌精
”
、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都能够体现中国的饮食哲学,胡教授也喜欢这样做。
3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
分)
A
.
有一段时间大臣伊尹总是有意把商汤王的饭做得太淡或太咸,目的是引起商汤的疑问,借此机会启发商汤王执政。
B
.
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夹菜的先后顺序、敬酒和回敬的规则、使用的餐具器皿,都与来宾的贵贱有关,胡教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都体现了严格等级观念。
C
.
中国古代的宴会上,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体现了中国饭局的社会交往功能。
D
.
孔子能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在宫廷酒宴中从未让自己喝醉过,是圣贤理念的体现。
参考答案:
1
、
C
。
“
宴会
”
应为
“
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
”
2
、
D
。作者只说
“
自己也喜爱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
”
,其他没有根据。
3
、
B
。
“
不以为然
”
错,作者无此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54684.html
相关阅读:邓拓《三种诸葛亮》阅读答案【?广东省广州市中考】
《又论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阅读答案
初三阅读《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附答案
《让“国际不打小孩日”遏制棍棒教育》阅读答案
《涵养一个书香中国》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