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本文最初发表时,用“旧事重提之九”作副题。作为“旧事重提之八”的是《琐记》,结尾部分谈到自己在南京水师学堂肄业,又转至矿路学堂毕业,“爬上天空20丈和钻下地面20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于是,在《藤野先生》的开头,就写了上面已引的那一句。意思是说:到外国以后又怎样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
,起句劈空而来,
在结构艺术上显示出独创性;又因它的提示全段,在意思表达上有其深刻性。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示了鲁迅对东京的失望和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
这样指代东京留学生活中所见景象,
这就是关于辫子和跳舞的见闻。这种奇怪的现象,表明了东京不足留恋。从憧憬到惊怪,从追求到厌恶,种种思绪都用
“
东京无非这样
”
寥寥七个字表现出来,并且也
为得识藤野先生于仙台作了铺垫。
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这个比喻的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喻体是形成一座富士山,揭示了这些人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的心理和效忠满清王朝的政治倾向,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丑陋、腐朽糜烂的精神状态。
3、实在标致极了。
“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便是一种讽刺了,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用“实在”修饰“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
的讽刺
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群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的鄙夷和反感。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如果改为“实在丑极了”,就显得太直露,失去了嘲讽意味。
4、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鲁迅“对日暮里,闻其名而忧祖国之衰”,
由
“
日暮
”
之名而想到祖国的处境,以
“
日暮
”
比拟
“
祖国之衰
”
。
5、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
水户的所以被记住,原因已经写明白:“这是明的遗民
6、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大概”,
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自己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认为日本友人对自己的关心,是出于对弱国国民的同情,而不是尊重,这对于有强烈爱国感情的鲁迅来说,自然感到无限辛酸。
7、居然睡安稳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
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入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这又与后文作者愤然离开仙台形成反衬——生活艰难并没有使他离开,而学医救国美梦的破灭使他去寻求新的救国之路了。
8、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寓褒于“贬”。有意用“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写这位先生的?嗦和固执,有意用“却”“也只得”等词语写“我”的不理解和不情愿,似乎表露了作者对这位先生执意要“我”搬家的不满,实际上生动地表现了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关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56364.html
相关阅读:《孔乙己》片段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汇编(有答案)
《人生寓言》一课一练(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凿壁借光》比较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