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非洲酋长去英伦三岛观光。四后,别人问他那里的情形,酋长想了想,回答“英国人都说英语,连小孩也在说。”
酋长说的并不错,他所注意的只是这些,其他的或许被忽略了。
这就是眼界。
正像鹰即使高翔万里,注目的也只是地上的兔子,而金龟子的眼里只有草原上的粪球。眼界决定了价值取向。
有一次,哲学家池田大作问历史学汤因比,如果您可以选择出生时间和地点,您想选择什么时间和地点?汤因比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愿意在公元元出生在欧亚大陆的交会点。那时古埃及文明、欧洲文明与亚洲文明在这一区域会聚并扩散到全球,亲历其间,可以准确地观察到各种文明形态对世界的影响。汤因比不愧是大师,眼界超越古今,凝视在历史的苍茫之处。
斯诺问毛泽东,如果您卸去领袖重任,想去做哪些事情,毛泽东不假思索地回答,骑马沿黄河流域考察。毛泽东为祖国兴衰走,但内心深处仍有诗人情愫,蹈李白步履,观黄龙东去,谋划天下利害,其眼界广阔、深远、又不乏潇洒。
眼界里面有金,也有粪土。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结合,很大程度取决于眼界。打开了眼界,自然就打开了心胸。
看一个人,不妨先看一看他的眼界。
1
.从全文看,作者对非洲酋长和对汤因比、毛泽东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
.由汤因比和毛泽东的事例,你还会想到哪些事例?请简要叙述。
3
.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摘录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并略加点评。
4
.你同意作者“看一个人,不妨先看一看他的眼界”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5
.说说你自己的眼界并作简评。
参考答案
㈢
1.
作者对非洲酋长态度因其眼界之小而不以为然,对汤因比、毛泽东的则是一种欣赏与崇敬
2.
只要是因眼界宽阔而成就事业的人皆可。如: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志,最后果成一代伟人
3.
眼界是理想、志向、抱负的落脚点,眼界的宽阔与否决定人成就的大小
4.
此观点应辨证地看,有两种答法:①同意,因为有志者事竟成,高远的目标是人成功的基点
②不同意,因为有人虽有高远的眼界,却无丝毫行动,只想不做,往往也是一事无成
5.
先说后评,可以是鸿鹄之志,也可以是现实的目标。评价要恰如其分,志向远大者不能洋洋得意,目标切近者也应不卑不亢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64354.html
相关阅读:《善良是心灵的灯盏》阅读答案
《理解,是心灵的花朵》阅读答案
议论文《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阅读答案
《克服惰性》阅读答案
阅读《心灵的空间》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