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中考)
《句子的运用》考点解析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
,
句子的仿写、续写、缩写、扩写等考点已逐渐转变为一种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
,
常与语言表达和修辞等考点的考查“联姻”。从近几中考命题趋向来看
,
句子的仿写题目呈递增趋势。仿写句子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
,
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协调等许多方面
,
也间接地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范围以及文化修养
,
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次的能力要求。仿写题主要是针对提供的例句仿造句子
,
一般而言
,
仿写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式仿写
,
即例句以段或长短句交错的形式出现
,
让考生模仿造句
,
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
这类仿写题的思想性强
,
富有启示性。另一类是修辞式仿写
,
即例句运用了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
,
仿句句式必须与之相似
,
所用修辞手法与之相同
,
考查的是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积累与运用。预计
2015
中考
,
句子运用题还是以仿写为主导
,
佐以少量的缩写、扩写和续写题目。
1.
仿
(
续
)
句四统一
(1)
话题要统一。
“话题”在此指仿写句子的中心
,
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显性话题式
,
指题目中规定了陈述对象
,
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②隐性话题式
,
指给定文段所隐含的中心主旨
,
仿写时根据上下语境
,
弄懂文意
,
把握主旨
,
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
,
合理选材。
(2)
句式要统一。
仿写句子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约束性
,
即严格按要求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和语气——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
,
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进、并列
,
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
(3)
修辞要统一。
仿写句子常与修辞联系在一起考查
,
因此
,
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
(4)
色调要统一。
仿写句子除了必须做到前三项要求外
,
在选材和造句上还要注意色调的统一。色调
,
在这里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
,
同时还包括创意和境界。
2.
缩写三注意
(1)
缩写后的句子基本意思不能改变
,
所以句中的否定词不能随意删掉。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应该缩写成“我没有找到包”
,
如果把“没有”去掉
,
就变成“我找到包”
,
和原句的意思就大相径庭了。
(2)
保留必要成分。缩句时要尽可能去掉全部的修饰语
,
但有些特殊句子不能把所有的修饰语都删掉。如“我班同学陈玉梅的妈妈原来就是我的邻居王叔叔的妹妹”应该缩写成“陈玉梅的妈妈是王叔叔的妹妹”
,
如果缩写成“妈妈是妹妹”就成了笑话了。
(3)
保留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
,
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结构、语气或情感。如“平静的水面霎时漾起了一圈圈波纹”可以缩写成“水面漾起了波纹”
,
“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他想睡吗”。
3.
扩写四步骤
(1)
画一画
,
弄清扩什么内容
,
在什么位置扩写。
(2)
想一想
,
可以加进哪些枝叶。
(3)
连一连
,
扩写后的句子搭配是否恰当。
(4)
检一检
,
是否保留了原句的主干
,
是否通顺
,
内容是否统一等。
4.
换句四技巧
(1)
主动句变被动句技巧是:宾语
+
被
+
主语
+
谓语;被动句变主动句技巧是:被字结构
(
不含被
)+
谓语
+
主语。
(2)
肯定句变否定句
,
常用的方法是将肯定句的谓语中心语改成与它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
前面再加上否定副词;变双重否定句
,
则在肯定句的谓语中心语前加“不能不”“无不”之类表双重否定的词语
,
或者是让谓语构成“非……不可”的格式。
(3)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①肯定的陈述句变反问句:反问语气词
+
否定词
+
问号。②否定的陈述句变反问句:去掉否定词
+
反问语气词
+
问号。
(4)
长句变短句的变换技巧是:①把长句里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变成短句;②把长修饰语提到句前使之成为分句或句子
,
同时在后面的句子里用代词复指它;③将原来共用一个中心语的组合的成分拆开
,
组合成一组排比句;④将联合结构的句子改成并列的分句。
(
·广东
)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
,
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
使之构成排比。
我喜欢旅行
,
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
,
想与范仲淹携手登临岳阳楼
,(1)____________
;我想追随鲁迅先生去欣赏那蓬勃奋飞的北国的雪
,(2)_____________,
想跟随琦君女士去品尝那地道纯正的家乡的春酒……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78101.html
相关阅读:中考语文材料阅读题解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后练习答案
《诗五首》课后练习答案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课后习题及答案
抓住关键,有的放矢??谈谈说明文阅读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