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教学的活动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形成教学结论的过程、方法和思想,还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等。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所以就初中几何来说,教学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想法和实践建议。

  

  一、充分展现数学的美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动,学习材料的生趣和美学价值乃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所带来的美的愉悦和享受是推动学习的最好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人如果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好奇心,就会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学生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有了实践的学习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实践中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要用心设计富有启发性、活泼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兴趣。在几何教学中,教师除了在“教”上做文章,还得在学生“学”上下工夫,可以对教学的语言进行变化,对几何图形进行研究。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刚开始接触几何时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巧妙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例如上“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可以是一个太阳发射的光芒,或者是一条河流,想象它们的立体感;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设计的证明方法,讲解问题的证明过程,体验当老师的感觉。

  

  三、双向互动

  

  课堂上有没有进行师生互动,已经成为评价一堂课成败的主要标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讲演,学生也不能单纯的充当观众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双向互动,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到:“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单纯的依赖与模仿不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呢?课堂讨论。它具体表现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对某一问题达成一致的理解。课堂讨论有以下几个作用。

  

  1.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讨论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其他同学交流并讨论一些同学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这既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学习,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能力。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不仅要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要对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进行评析,在交流与讨论中达成一致,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判能力会有所提高。学生在应用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时,常常会产生疑问或出现错误,要完全掌握这些并不容易,所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剖析、识别、纠正,从而全面、透彻地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形成一般经过观察、分析、类比、猜想、逻辑证明等过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必须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才能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课堂讨论则是实施这一过程的重要手段。另外,通过课堂讨论指导学生复习、整理、巩固知识,完成知识“由薄到厚”的积累和“由厚到薄”的消化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每一章教学结束后,可以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各类题型,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归纳知识结构或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习题课,选择有多种解发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1)在讲解例题时,可以对例题进行一题多解或者对例题稍加改变,拓宽学生思路;(2)教师在发现学生错误时,不要急于表态,要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3)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数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自信心。

  

  5.坚持尝试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性原则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己掌握知识的潜意识。对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1)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以具有明显的暗示性,否则缺乏具有探究的必要性。(2)把解题的技巧教给学生,而不是告诉他们结果。(3)学生在尝试创新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犯错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出现错误的原因,此后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做到主动尝试,达到真正自主学习的目的。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方程式3(x2+1)/(x+1)+2(x+1)/(x2+1)=5时,如果直接教给学生分析这两个分式的特点,用换元法进行解题,就缺乏尝试探究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的分母法进行解题,但是将分式各项展开后学生会感到解题的困难,这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会把x+1与x2+1分别看成一个整体,或把(x2+1)/(x+1)当做一个整体,用字母y表示,这样原方程可化为3y+2/y=5,换成一元二次方程后再进行解题就容易的多了。

  

  以上所述的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看似相对独立,实际却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在教学活动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的问题和矛盾,但是教学的目标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巧妙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把课堂教学搞活,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源:凤凰数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81740.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知识点:二元多次(二次以上)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