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地理思维 妙解历史综合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人类社会所有的历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展开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这也正是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所说的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地缘因素”。针对近年高考文综卷中融入地理知识的历史综合题,笔者浅谈如何运用地理思维进行破解,以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地理因素中的时间规律性来判定人类社会活动的时间性

在文科综合测试下,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界的时间规律性来判定有关史地综合题中人类社会活动的时间性。

例1宋代海上(贸易)往来大多是三、四月从日本驶往中国的江浙沿海,五、六月从江浙沿海驶向日本。这样选择航行的时间主要是为了(2000全国文综试题) ( )

A、避开倭寇的活动B、遵守朝廷有关海禁的规定

C、利用海洋回流D、利用季风

例2当时(元代)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柬埔寨)的较佳时间是(2004全国文综试题) ( )

A、11—12月B、3—4月C、5—6月D、7—8月

解析:本题题干是典型的历史情景,而各备选项则是以历史情景与地理情景相混杂或单一的地理情景方式来迷惑考生,是一种较好的史地综合题。由于时间季节的变化,区域地理自然现象的特性也随之而变,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是根据这些特性的变化,或躲避或利用。因此,无论是宋代海上贸易的往返时间还是元代前往柬埔寨,都正是利用了区域地理因素中,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的东亚地区,随季节变化而风向变化的自然规律,以便于以风力作为动力的帆船航行来选择时间的。故正确答案为D和A。另如,2003年全国文综卷中第40题的第(2)问:“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此题也属于这类利用地理思维来解答历史试题的综合题。

二、利用地理因素中的交通特点来判定影响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区域范围

人类社会活动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中进行的,其活动的空间范围程度,受地理因素中地形、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就会扩大活动区域,反之就会缩小。这就使历史和地理密切结合起来,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地理知识中的交通环境特点来分析历史上某一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范围状况,提高解答综合试题的能力。

例3当时(北宋)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2002全国文综试题) ( )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汉平原

解析: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范围,受地理因素中地形、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就会扩大活动区域,反之就会缩小。这就使历史和地理密切结合起来。如本题,题干是历史知识而选项是明显的地理术语,同时题干又强调了“水路”运输,所以学生既要根据一定的历史事实(如京杭运河连通淮河与长江;宋代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最高),又要熟悉地理因素中的河网水系(汴河经运河与淮河、长江联连,又经运河中的江南河与太湖流域联通),才能正确得出正确选项为C。另如,2001年文综卷第41题第(1)问中的“A地区(几内亚湾的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时殖民区域扩大的限制。”也属于此类综合题。

三、利用地理因素中的特定地理特性来判定人类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83342.html

相关阅读:20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