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令龙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教学过程“活”起来,让教学主体“乐”起来,开展快乐教学,给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快乐教学;兴趣
数学的一大特点是抽象,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恰恰就是抽象思维能力差,面对满书符号、公式、定理,难免产生枯燥、艰涩、望而生畏的感觉,如何使得学生愿意并且能够甚至愉快地接受抽象知识,无论从教材还是到课堂都应该作较大的改革。下面说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和尝试,谨请交流指正。
一、“趣味”与“快乐”
趣味事例最具有吸引力,它能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对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十分快乐的气氛。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故事来进行教学,能使课堂产生十分快乐的气氛,例如介绍18世纪十岁的高斯计算1+2+…+99+100的故事,原式=(1+100)+(2+99)+…+(50+51)=101×50=5050,学生听后,对这个神童十分钦佩,对他的聪明想法十分赞赏。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对解题的方法,学会多角度探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类例子很多,如与比重有关的“阿基比德识别金皇冠”,与相似比例线段有关的“泰勒斯用一根棍子测量金字塔”的故事等,都是十分精彩的。
趣题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例:驴和骡并排走着,背上都驮着沉重的包裹,驴抱怨说:“累死我了。”骡听了则不服气地说:“你累什么,若从你背上取过1个包裹给我,我的负担就是你的2倍;而若从我背上取过1个包裹给你,你驮的包裹也不过和我一样多。”试问驴和骡各驮着几个包裹?谁的负担重?用这个趣题来引出利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十分有趣且颇具启发意义的。
数学百花图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古代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猴子分桃”,国外的“伽利略问题”“牛顿九树阵”等等,都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好材料。数学有着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数学宝库中趣味故事的趣题十分丰富多彩,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适当选用这些材料,就能使课堂妙趣横生,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应用”与“快乐”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对学习产生欢快的情绪。
在学完正多边作图之后,要求学生为校园设计一个中心花台,要求设计图案中具有正多形,圆等几何图形且包含线与线,线与弧,弧与弧的连接,教师对学生提供的设计方案,进行评比设奖,学生们个个情绪激奋,积极参与。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得过分突出,而忽视数学中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就会是大部分学生越学越感到吃力,以至于对数学产生一种恐惧,但如果强调了数学的应用性,他们就会觉得亲切实际得多,一旦当他们掌握了某一方法或公式解决了某个问题,学习数学的信心便会增加。
香港中学数学教材在内容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应用性体现较强,特别是有关经济的问题,如利率、税率、折扣、赚赔、平均工资和保险金额计算等屡见不鲜,不仅使数学教育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三、“参与”与“快乐”
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不要把学生当“观众”,而要把他们当“主角”,当“主角”是令人快乐的。
数学课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先让学生考虑:三角形(三边形)内角为180°,四边形和为360°=2·180°,五边形内角和为540°=3·180°……于是猜想:n边形内角和为(n-2)·180°,最后要求学生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经常发挥“稚化”艺术,故意以学习环境中的一名初学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去探索,有目的地去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充分发扬民主,创设学生平等氛围,让学生大胆去思维,创设师生平等气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课堂的师生互动促进民主交往,“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苏霍姆林斯基语)
四、“收获”与“快乐”
“丰收”与“快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上的丰收会使学生快乐无比。在学习中,学生考试成绩好,习题解题快,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无论是提问学生,还是让学生板演,测试都要有层次感;要让每个学生都可获得成功的感受,不要因为问题的简单一跃而过,更不要因为问题较难而忽视差生的存在;要根据全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过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满足;少批评多鼓励,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语句,要知道“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荣炳中学)《初中数学课堂中创新实施“快乐教学”的几点有效尝试》出自:范文先生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498724.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突临“关键期”要允许学生反复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