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阅读:考察民俗节日中秋节的内核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说明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 考察民俗节日中秋节的内核,团圆、平等、诗意都成为其重要内涵,而团圆又是最为核心的内涵。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说到当时的中秋节,家家户户 安排家 阅读下文,完成第5-7
题。
考察民俗节日中秋节的内核,团圆、平等、诗意都成为其重要内涵,而团圆又是最为核心的内涵。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说到当时的中秋节,家家户户“
安排家宴,团圆子女”

明代田汝城也说:中秋日,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同时代刘侗则云:“
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这些记载都揭示出中秋团圆的主题。中华民族一向有追求和谐圆满的人生理想,而中秋节的形成正满足了人民的这一愿望。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普遍趋势,人口流动频繁,很多人长期离家在外,漂泊成为了一种常态。因此我们更应注重节庆的社会调节功能。由于现在的国定节期只有一天,纯粹意义上的回家团圆很难做到,因而注重中秋团圆内涵中的“
家园感”
就显得特别重要。李白诗云:“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人生漂泊本属无奈,但“
家园感”
却能让人们融入此时此地的群体之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因此,如乡镇街道乃至文化馆以及社区业委会等民间组织,都可以做一些民间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建设工作,以消除邻里之间的隔阂,建立温馨的社区文化和宜居环境。
贯穿中秋文化的另一核心内涵,则是平等的观念。宋人金盈之《醉翁谈录》记载当时京师赏月:“
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这就完全摆脱了古代祭月礼的贵族性和某些节目的小众特点,成为全民平等欢乐的节日。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与人平等、阶层与阶层平等成为社会的普世价值,但毋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各阶层之间、集团之间依然有着诸多壁垒需要消除。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社区都可以举办相关活动。但所有的行为举措,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群体的参与。只有群体参与其中,才能产生平等的氛围。所以文艺活动的方式可采取参与者自主互动,无需预设表演者和观众,人人都是表演者,形式则宜多样化。
还值得一提的是,诗情画意也是中秋的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贯穿着中国人的时间意识,体现着自然和生命的节律,代表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所以向来不乏诗情画意,其中尤以中秋为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词句,既代表着古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又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美好期待。而“
但愿团圆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
等,则通过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抒发,起到心灵抚慰的效果。诚如林语堂所言,“
诗教给中国人一种旷达的人生观,一种慈悲的意识,一种丰富的爱好自然的态度和艺术的忍受性”
。因此,在中秋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当下的人们理应放下手中的工作,放松身心,试着体验诗意栖居的美好。
当今全社会都在讨论中华文化的复兴问题,文化重建就是其中一题。从中秋等具有生命力且又历史悠久的节日入手进行文化建设,应该是一条见效较快的途径。
(
节选自黄意明秦惠兰《文化建设从节日入手》)
5
.下列不属于当下要注重中秋“
家园感”
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城市化成为普遍趋势,流动人口增多。
B
.当今很多人长期漂泊,中秋节难以回家团圆。
C
.人们融入群体、获得归属感的需要。
D
.民间文化和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历史上,在中秋节置办家宴、互赠月饼、女子返回夫家,均寄寓团圆之意。
B
.古代的祭月礼和其他一些节目,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与普通百姓无甚关系。
C
.群体参与是营造节日平等氛围的关键,人人是观众也是演员。
D
.中秋体现了国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节律的认识,并一直含有诗情画意。
7
.结合文意,概括三点重建中秋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533763.html

相关阅读:《眼球追踪让你有“特异功能”》阅读答案(辽宁阜新市中考)
初中说明文专项训练:说明方法的识别及作用
《警惕“生态癌症”??蓝藻》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阅读答案
《惊蛰》阅读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