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后人常用它来赞美忠贞的爱情,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你可曾想到,这诗句之中,也包含着十分有趣的力学现象。蚕丝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蚕“吐”出来的吗?
蚕卵孵化成蚁蚕后,经过30
天左右成为熟蚕。这时蚕腹内充满了黏液体——
丝液,也就是蚕丝的原料。让我们观察蚕作茧的过程:
蚕先把嘴里的丝液粘到某个相对稳固的物体上,通过嘴上的“调节口”调节丝液的流量,头按照∞字形左右摇摆,把丝液拉成丝线,并靠丝线表面上的丝胶将其粘到茧的内侧,慢慢地做成了茧。
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
让粘着丝液的这个物体也随着蚕的脑袋一起摆动,结果蚕就“吐”不出丝线来了。或者将拉出的丝线剪断,蚕也难以继续拉丝,它的头会在空中摇晃,想再找一个拴线的地方。这说明,蚕丝不是“吐”出来的,而是“拉”出来的。通过力的作用把丝液拉成丝线,这种现象叫“牵引凝固”。
研究者还发现,如果
将作茧的蚕捏住头尾,猛地一下左右拉开,会拉出一条直径约1
毫米、长约30
厘米透明结实的丝线。
蚕的丝液是黏性液体,主要成分是丝蛋白,丝蛋白的链状分子是线团状态。这些线团状分子呈圆球状,没有拉力或拉力不够时,
圆球分子之间常常只滑动,没有其他变化。一定的
牵引拉力,会使各个分子还来不及流动就被抻开了。被拉开的丝蛋白链状分子有了新的排列,产生了变异,相互靠近的分子之间产生了很强的结合力,就形成了很结实的蚕丝。
蚕腹的丝液如果借助蚕嘴拉出,丝线纤细而漂亮,直径可细到0
.002
毫米,长度可达1200
米左右。在现代化学纤维工业中,人们模仿蚕,用“拉伸”的办法来制造尼龙和涤纶等合成纤维,但现在还不能只靠拉牵就能制出漂亮而结实的丝线。
除了桑蚕,柞蚕和天蚕等也都是拉丝的。蜘蛛结网也是这样,它肚子里有“蛛丝液”,从腹部末端拉出丝来,织成网。蜘蛛网很有弹性,布满黏液珠,
用来粘住飞虫供蜘蛛饱餐。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句“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
正是对这一情景的描述。科学家发现,蜘蛛丝和钢丝一样坚硬,却比钢丝富有弹性;还特别耐寒,在-50
℃到-60
℃的低温下才会变脆发生断裂,而一般聚合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就会变脆。这些特性使蛛丝在军事上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据《世界知识》报道,美军正责成有关部门饲养能产坚韧的金黄色蛛丝的巴拿马蜘蛛,以期提高某些军需用品的使用性能。
其实,生活中有不少液体也能拉丝,比如鸡蛋清被上挑时就能拉丝,而且还能看到拉出的丝断开的一瞬,像橡皮条那样稍有收缩。用筷子挑山药汁,以及婴儿流的口水,情况也都相似。
(
取材于
王振东《漫谈液体的拉丝现象》)
14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
不能
支持“蚕丝是拉出来的”的一项是(3
分)
A.
蚕把丝液粘到稳固的物体上,头按
∞
字形左右摇摆
。
B.
蚕
通过嘴上的“调节口”对丝液的流量进行调节
。
C.
猛拉作茧的蚕体,会看到蚕腹中出现一条透明结实的丝线。
D.
人们模仿蚕,用拉伸的办法制造尼龙和涤纶等合成纤维。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恰当
的两项是(4
分)
A.
蚕把丝液都拉成丝线后,再用丝胶把丝线粘在茧的内侧,就做成了茧。
B.
当鲜藕被掰开时,
藕中的黏液被拉成
了丝,这也属于“牵引凝固”现象。
C.
拉力作用可以使
丝蛋白链状分子产生变异,从而使分子之间结合力增强。
D.
以蜘
蛛丝为原料制作的防弹服,即使在严寒天气中使用也能保持良好性能。
E.
从文中所引的唐宋诗句可以看出,古人早就明白了蚕与蜘蛛拉丝的道理。
16
.通读全文,概括产生“拉丝”现象需要的条件。(5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536641.html
相关阅读:《中国正在为环境付出惨重代价》阅读答案
“生活中的辐射”阅读答案
《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阅读答案
逐梦 阅读答案(黄冈中考模拟试题)
“黔灵公园”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