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音的初步知识课外实验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初中物理声音的初步知识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

【仪器和器材】
空玻璃瓶,废钢锯条,带橡胶塞的广口瓶,细金属丝,铁片,纸,火柴,杯子2个,水,琴弦(或细铜丝)。

【实验方法】
一、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1.把空玻璃瓶口放在嘴边,对着瓶口用力吹气,有什么现象发生?它说明了什么?(振动的气体能发出声音)。
2.一个杯子内盛半杯水,用另一个杯子向这个杯子内倒水,有什么现象产生,它说明了什么?(振动的液体能发出哗哗的声音)。
3.把琴弦(或细钢丝)绷紧,用手指在琴弦中间一弹,有什么现象产生?(振动的琴弦发出声音)。
综上所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把废钢锯条一端压在左手指下(或实验桌的抽屉缝里)伸出来的部分要长一些,用右手指拨动锯条,让锯条弯厉害些(但防止折断),松开手后,锯条即振动起来,发出较强的声音,并持续较长时间。如果轻轻拨动一下,锯条来回振动不很大,声音小得多了。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响;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
1.在广口瓶的橡胶塞中央穿一根细金属丝,金属下端挂两片小铁片。将橡胶塞塞在广口瓶口,使铁片悬在瓶中。



2.用手握住瓶子摇动,能看见小铁片在相互撞击并能听见撞击声。
3.取下橡胶塞,点燃一些小纸片,放到瓶子里趁着火还没熄灭时赶快把塞子塞紧。等火熄灭后,再摇动瓶子,仔细听,铁片响声比原来小得多。
在这个实验中,由于纸的燃体。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溢出一部分,空气减少了,声音的传播受到了影响。它表明,声音只有通过某种物质才能传播出去,这种传播声音的物质就叫煤质,也叫介质。空气是一种最常见的传播声音的介质。

【注意事项】
1.为防止漏气,瓶塞穿金属丝处最好用熔化的蜡封严,橡胶瓶塞周围涂一层凡士林。
2.如果有抽气机,声音的传播需要煤质的实验也可以这样做:在橡胶瓶塞上打一孔插入一细玻璃管,将瓶塞塞紧,用橡皮管将玻璃管与抽气机抽气口连接。实验时一个人摇动抽气机抽气,一人摇动瓶子听声音。会听见声音逐渐减弱,最后消失。

【参考资料】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先用硬纸卷成一个圆筒(约30厘米长),圆筒的上下底面应平整。在圆筒的底部铺一块泡沫塑料(也可以用海绵或棉花),上面放一块秒表或机械手表(秒表不与纸筒接触),耳朵在距纸筒上端约40-50厘米处注意听表的“嘀嗒”声,并记住声音的强弱。


然后将一块镜子或金属板放在纸筒上方,改变镜子的倾斜角度,使耳朵仍在原来位置,就能比较清楚地听到秒表的嘀嗒声。


再把泡沫塑料换成木板、金属板,镜子换成纸板、木板,重复上述实验,听一下“嘀嗒”声的强弱。
实验结果表明:松软多孔的物质对声音的吸收特别强,表面光滑的坚硬物体对声音的吸收弱而反射较强。

【思考题】
1.把锣敲响,再用手去摸锣面,有什么感觉?用力按住锣面后会怎样?
提示:就会感到锣面在振动。用力按住锣面后锣面不振动,锣声消失。
2.在鼓面上放些砂粒,鼓敲响时会看见什么现象;
提示:砂粒由于鼓面的振动跳起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542991.html

相关阅读: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