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母亲住在距城市200
里外的乡下,那当然也是他的老家。城市有直通村头的公共汽车,一天一班,一中绝大部分时间,他和母亲间的联系几乎全靠这辆汽车。每隔一个星期,母亲都要托司机师傅为他捎来一些新鲜蔬菜:西红柿、黄瓜、韭菜、白菜、萝卜、卷心菜、莴苣、大葱、豆角、冬瓜……母亲的菜园物产丰富,她是一位勤劳的农妇。
②母亲知道单身的他不喜欢蔬菜。如果不是为了营养,他很少去超市买回青菜,餐桌上更是极少出现哪怕一丁点儿绿色,还好有母亲为他捎来的蔬菜。蔬菜们堆在冰箱里,打开就能看见。那是母亲亲手种出来的,散发着故乡泥土的芬芳,当然不能够浪费。于是他的一日三餐,就有了些强制性的较为合理的科学搭配。
③有时母亲会打来电话:看见我捎给你的芹菜了吗?他说看到了,两大捆。母亲说多吃些,电视上讲了,芹菜粗纤维含量高,对人体有好处。他说好,偷偷笑。他不满10
岁的时候就知道芹菜粗纤维含量高,他还知道芹菜应该先烫后炒。他不是不懂做菜和营养,他只是反感那些细致繁复的烹饪过程。
④母亲又打来电话:冬瓜可以减肥。昨天给你捎了一个,你尽量多吃些,电视上看的,据说效果很好。母亲不识字,乡下又没什么娱乐,电视早已成为她的最爱,尤其是烹饪和营养类节目。他说好,仍然偷偷笑。他的确需要减肥,可是他不喜欢冬瓜,他甚至认为冬瓜不应该属于蔬菜,又丑又大,一个可以吃上半个月,再好吃,再有营养,也早腻了。
⑤他见过母亲的菜园,在夏天里,在他难得回一趟老家时。菜园不大,生菜绿得像翡翠,西红柿红得像太阳,细细的篱笆上爬满镰刀似的豆角。还有一口水井,还有水井里的青蛙。可是那样一小片菜园怎么能种出这么多东西呢?有时候去超市,他就故意跑去看蔬菜,他惊奇地发现,母亲种出来的蔬菜,比超市里的还要好出很多。
⑥时间久了,心中自然产生一些怀疑。
⑦终于有一天,他在母亲捎来的蔬菜口袋里发现一个方便袋。那是乡下镇上超市里的方便袋,印着地址和电话,装着几头乒乓球般大小的大蒜。母亲的电话追过来,她说,多吃大蒜防癌。他说我在菜口袋里发现一个方便袋,是镇上超市里的。母亲说是吗?可能我用超市的方便袋装了什么东西吧……
⑧他依然疑惑。
⑨几天后看电视,遇上一档营养类节目。主持人笑盈盈地说,木瓜是水果之王,要多吃木瓜……
⑩第二天打电话给母亲,问,下星期您想给我捎些什么菜来?母亲说除了以前的那些,还想给你捎两个木瓜。村子里有人种,结了很多,就送我4
个……木瓜是水果之王……他手捧电话,大笑不止。他们住在华北平原,怎么可能长出木瓜呢?他笑了很久,终于停下,再叫一声妈,一滴泪滑落脸颊……
(选自《当代文萃》)
1
.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4
分)
2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的?(4
分)
3
.母亲为什么要说送给儿子的蔬菜是自家园里种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
分)
4
.第⑥段属于什么描写?它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
分)
参考答案:
1
、文章记叙了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的日常饮食更为合理更有营养,不惜去超市去买昂贵的蔬菜来“冒充”说是自己亲自种的。表现了母亲对儿子身心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母爱的伟大。
2
、这篇文章贯穿全文的是一条情线,那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
3
、有两方面的原因:(1
)母亲是在向儿子证明,自己身体还很康健,还能在自家的菜园种菜,意思是让在远方工作的儿子不要担心家里,认真工作。
(2
)自己家种的菜,花钱少,也很天然,是绿色食品,是让孩子在吃的时候没什么顾忌,同时也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这样写的作用是要让读者都知道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4
、第⑥段是心理描写,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为下文的真相大白埋下伏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551758.html
相关阅读:方冠晴《高贵的捐赠》阅读答案
《父亲的口头禅》阅读答案
挑战 阅读答案
田野上的白发 阅读答案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