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知识复习与梳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课标导航: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知识归纳: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自转与公转:

  (1)自转与公转比较:

  (2)公转特征: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二分二至比较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状况

全球昼夜平分

全球越往北白昼越长

全球昼夜平分

全球越往北白昼越短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月份

3、4、5

6、7、8

9、10、11

12、1、2

  (5)五带的划分及其天文、气候特征:

地球仪

  新课标导航: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一、经线与纬线的比较

纬线

经线

定义

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半圆

长度

不等

?赤道最长?

相等

指示方 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二、经度与纬度的比较

经度

纬度

0°?起始点?

本初子午线

?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赤道

最大度数

180°

90°

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

以赤道为起点,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

变化规律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经度越来越大

从赤道向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

  三、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北半球0°—90°N,

                              南半球0°—90°S

  (2)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与其相对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的。

  东半球20°W-0°-160°E,(<20°W和<160°E,简记为:小于—东)

  西半球160°E-180°-20°W(>20°W和>160°E,简记为:大于—西)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1.已知某点经纬度,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

  如:北纬20°,西经40°是指下图中的哪个点?

  (答:A,因为北纬度数一定在北半球,所位于赤道以南的B点和赤道上的D点一定不符合北纬20°这个条件;而剩下的A、C点中,C点位于0°经线上。)

  2.根据某点在经纬网图中的位置,能写出该点的经纬度。

  如:下图中的B点的经纬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南纬40°,东经20°)

  地图

  新课标导航: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地形。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识归纳:

  

  1.比例尺

  (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

  

  (4)性质: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愈大。

  (5)同一幅图上,比例尺越大,所画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所画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反之亦然。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指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分为文字注记和数字注记。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

  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距:同一个等高线图上,相邻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差叫等高距。根据等高距可找出等高线图中任一等高线的海拔高度。等高线图上如没有特别说明,海拔高度的单位一般为:米。

  (2)山顶:等高线图中,中间高、四周低的闭合曲线。(如图1)

  (3)陡崖:等高线图中,等高线重叠(或锯齿状)的地方表示陡崖。(如图2)

  (4)鞍部:等高线图中,两个山顶之间(或由两组对着的弧组成)的部位是鞍部。(如图3)

  (5)山谷:等高线图中,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如图4)

  (6)山脊:等高线图中,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如图5)

  (7)缓坡和陡坡:等高线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如图6的甲侧为陡坡,丙侧为缓坡)

  

  

  

  

  三、五种基本地形

  1.地形概念: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或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使得地表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清晰可见,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这是常用的地形图。

  

  1.政区图(包括城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目的地的位置,并根据目的地选择快捷的路线。

  2.交通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行路线并选择恰当的交通工具。

  3.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

  4.地形图:在军事指挥中作用重大,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又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线路选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55519.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巴西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