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
21
题。
(14
分
)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
(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
)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
(2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
(3
)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使: ▲
(4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
18.
用“|
”画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王 以 为 若 其 父 乎?
19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
(1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
分)
▲
(2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2
分)
▲
20.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A
.以为顺流下矣 (《河中石兽》) B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C
.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 D
.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2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
.“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
.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
.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7
.(4
分)(1
)拜访(2
)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3
)命令(4
)每天18
.(2
分)王 |
以 为 |
若 其 父 乎? 19.
(5
分)(1
)(2
分)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
竹篮、竹筒)
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
酒水)
来迎接将军你呢?(2
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2
)(2
分)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以”“卒”各1
分。)020.
(2
分)C 21
.(2
分)C
赵国的大将、封为
是赵括的母亲.
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
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
将要出征,
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
”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
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
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
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
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
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
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
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
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
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
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
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
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
”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
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
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
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
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
”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
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
赵军果然大败,
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
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
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597966.html
相关阅读:伯乐所著《相马经》阅读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苟变吃人两个鸡蛋》阅读答案附翻译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词类活用
《锅巴救命》阅读答案
《汉明帝尊师(8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