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操作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笔者专门对“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研究”课题进行了探究,系统学习了数学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同行们实践探索的文献,对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重点探索了“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实践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操作

  新课改的核心环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研究表明:由外部需要出发所提出的一切教育措施,能否在初中生身上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首先要看教育者是否能够将这种外部的需要,巧妙地转化为初中生自觉的内部需要。能够唤起初中生的意识状态,使他们主动接受或积极意识到这种需要,则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开始。

  根据这一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实现自主学习,首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课前预习这个环节。

  一、共写预习提纲,引导自主学习

  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要把学生领进自主学习的殿堂,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要教会学生独立预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课本的基本能力。在预习中,要让学生做到对新课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保证上课时能够跟上课堂教学的进度而不至于掉队;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在哪里,这样上课时就能有所针对,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要让学生找出自己知识上的一些缺陷,及时弥补,保证自己的学习不掉链;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保证预习环节的顺利进行,笔者常常引导学生一起来精心编写、设计预习提纲。在编写预习提纲的过程中笔者经常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的原则

  所谓针对性,是指预习设计时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尤其是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误解、误差,要有充分的估计。在学习“无理数”这一节时,课本上的定义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假如仅仅让学生孤立地从书本去理解这个定义,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误解。为了预防学生的误解,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个概念,笔者先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对“无理数”的概念有了比较到位的理解,并且能够总结出无理数的三种常见形式:(1)无限不循环小数;(2)开方开不尽的数;(3)圆周率π。

  2.问题化的原则

  问题引领、问题解决,这些年形成了数学教学的热点,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预习环节时,我们也要采用这些策略,将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巧设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数学题目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出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思维。

  比如,在学习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探求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

  作二次函数y=x2的图象,然后回答一下问题:

  (1)观察y=x2的表达式,选择适当的x值,并计算相应的y值,填在表格中。

  (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3)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到函数y=x2的图象。

  (4)y=x2的图象是否具有对称性?如果具有对称性,它的对称轴是哪条直线?

  (5)y=x2的图象有最低点吗?如果有,最低点的坐标是什么?

  (6)根据图象的对称性,观察并思考表中的每对数(x,y)有什么特点?

  (7)总结画二次函数的图像时应先确定什么?应怎样选取自变量x的取值?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末页共3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635998.html

相关阅读:2014中考数学答题技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