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相互尊重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潘玉华

【摘要】相互尊重的高效课堂就是在一种宽松、尊重、自由的氛围下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相互尊重;高效课堂;艺术策略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归根结底是师生相互不尊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课堂开放程度不高等低效的原因造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语文老师建立师生相互尊重的课堂。师生相互尊重课堂是语文课程开放民主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开放的课堂首先是师生相互尊重的课堂,而尊重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宽松、尊重、自由的氛围,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富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合作化阅读,允许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上台展示,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老师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发现文本中有价值的问题,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上台展示,学生在乐学中积极参与,带着自己的体验,带着自己的渴望去寻求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感受”,真正体现了在合作交流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一、课前演讲激情趣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展示的平台。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由于演讲内容新颖,学生们爱讲、爱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二、激趣导入和明确学习目标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死海不死》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死海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死海的神奇和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三、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生命力在于这套模式能够得以贯彻落实,再好的制度没有得到落实那也是空的,因此要加强这项模式的执行力度。

(一)学生方面

将预习内容编制成为轻松而又实用的导学案置于每位学生桌子前,让学生慢慢习惯预习,最终使这一习惯成为自然的状态。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的作用。

1、课前预习要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让学生了解作者资料和作者写作背景。每当学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教会学生树立了解作者背景资料的意识。学生可以通过许多渠道收集信息,比如辅导书、图书、互联网等,上课过程中可以让部分学生来介绍背景资料。

3、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4、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了解主旨。预习课文,应对课文有一个大概了解。为此就应首先粗读课文,解决字词,扫清障碍,弄清课文的主旨,知道课文围绕什么而写,写了些什么,线索是什么,文章好在哪里。

5、标出疑难。在前几步的预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见问题,比如晦涩难懂的句子,可能仅仅考学生的理解不一定能弄明白,这时候如果将问题标出,学生就会带着疑问走进课题,这就到达了预习的目的。

6、当堂训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15分钟,或是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或是以小测验的形式进行训练,或是当堂练笔,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教师都当堂批改指导。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并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快节奏地完成。

(二)教师方面

1、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

2、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3、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5、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6、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

7、开展兴趣活动。课堂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诗文朗诵、背诵大赛,读书方法交流会,配乐诗文朗诵会,模拟记者招待会,演讲比赛,辩论赛,文学沙龙,手抄报比赛,博客撰写比赛等等。

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被别人肯定。一句赏识性的话,一个平时表现的奖励分,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亮点,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多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积分奖励。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对每位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有积分奖励。即便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但他敢于起来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鼓励分。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语文课上无对错,只要你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好样的!”所以在我的课上学生们的积极性比较高,从而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感兴趣。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应该宽容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打造相互尊重、优质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沈阳出版社,2000,9.

[2]魏清主编.《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理论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作者: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潘玉华

【摘要】相互尊重的高效课堂就是在一种宽松、尊重、自由的氛围下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相互尊重;高效课堂;艺术策略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归根结底是师生相互不尊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课堂开放程度不高等低效的原因造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语文老师建立师生相互尊重的课堂。师生相互尊重课堂是语文课程开放民主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开放的课堂首先是师生相互尊重的课堂,而尊重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宽松、尊重、自由的氛围,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富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合作化阅读,允许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上台展示,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老师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发现文本中有价值的问题,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上台展示,学生在乐学中积极参与,带着自己的体验,带着自己的渴望去寻求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感受”,真正体现了在合作交流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一、课前演讲激情趣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展示的平台。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由于演讲内容新颖,学生们爱讲、爱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二、激趣导入和明确学习目标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死海不死》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死海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死海的神奇和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三、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生命力在于这套模式能够得以贯彻落实,再好的制度没有得到落实那也是空的,因此要加强这项模式的执行力度。

(一)学生方面

将预习内容编制成为轻松而又实用的导学案置于每位学生桌子前,让学生慢慢习惯预习,最终使这一习惯成为自然的状态。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的作用。

1、课前预习要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646318.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