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谈论具体的数学难,对于学习数学中我们家长和孩子应该具有的态度、想法、方法、甚至于情感,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而已。教师的“教”的内容,包括表情、体态、言语等,都是不能通过网络传输的。我一般不去“数学”那里,多是学校学科教育的延伸,纸上谈兵。
“数学”,不是学校老师讲的那样“悬乎”,也不是课本写的那样“简单”,我们掌握了多少数学,那就是我们心中的数学。以热爱作为科学的数学为出发点,今天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的收获才会影响久远且惠及其他。
关注每一天的“名堂”,我们会珍惜时间的,还可以学到一些知识的,这就是捕捉信息。明天就是“十月革命”纪念日,好象是在“无端”地捕捉信息,不过有学生只是听课就能够全面接受课堂内容,怕就是具有这种捕捉能力吧?
学习重在过程
学习数学,更在意的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头脑里有“活动”:“如果”、“那么”、“但是”、“不仅”、“而且”、“就是”、“包括”、“当然”、“不过”、“于是”等等,理顺思维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这是数学被称为自然科学之母的原因。由此可以带动其他学科学习的。
在意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大脑的活动,意在思维,其表现可以为做题目,但不仅仅是做题目。所以,分数是其次的,分数是外界的评价,过程比目的更重要。冷静想一下,学校课本里的知识并不多,老师“发挥”的也不多,对分数紧张的心情导致“变态”妨碍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学习”是孩子的责任,这“学习”绝不仅仅是得到分数,而是经历那个过程!
有关数学学习
学校数学学习,似乎都是考察“看到这??想到那”的能力,很重要。“问题一条‘线’”,由看到的题目,想到某某,再想到某某某,就“看见”答案了。能“想到”就是能力,达到“自然想到”最好,这就要靠平时认真听老师“分析”题目,不能只指望老师板书出过程。
上课要听老师讲他是怎么“想”的,课后要“追问”老师是怎么“想”的,同学之间要探讨那些“会”的人是怎么“想”的。自己多“想”,看人家怎样“想”,听老师是怎样“想”的。重要的是首先让孩子明白此理。尽管老师总是喊我们做题,实质上是让我们去体会其中的思路,不是有老师要求学生只写出解题思路就可以了的,当然这是某些“好”高中对付“好”学生的“好”办法。
学习数学,公式的推导比公式的应用更重要。假如把公式忘记了,自己推导出来再用,也是很好的补救办法。会推导公式了,对它就能有更透彻的理解,也就好将知识串起来。“练习在于精炼,而不刻意求多”,自己不会的题目,要反复练习,缩短书写的时间,减少书写的篇幅,因为这里正是自己的“软肋”。这里指学习的过程应该如此如此,临场发挥就是孩子的事情了。
家长良好心态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边倒的重分数,抹杀了多少创造力”的现实,以和别人不一样的“踏实”的态度和方法学习学校里面的“数学”,才是可取的方法。大社会有不沉稳的因素,而谁能沉稳的努力去做,就往往能有好成绩。有好些孩子被家长“赶”得还不如自生自长了。孩子在“分数”上的收获和我们成年人在金钱上的收获大大地不一样!
只要“脑筋在转动”,孩子总有“清白”的一天。孩子做数学题目,目的是要孩子“动”起来,在“微笑”和“怒目”下的“动”是没有用的。
自己原谅自己,不好,等孩子不知道以后再放纵自己?怎么样?按时作息是个好习惯,不要自己迁就自己,至少是做给孩子看。看:我也在同懒惰做斗争!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我们每天“做”的孩子都会“看”到的,……本身良好的习惯就恭喜了,孩子甚幸。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也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否则孩子真认为“大人好舒服”、“读书好痛苦”哦。
孩子从小努力
认真听课,认真书写,在质量上尽其高的要求。比如写好“c”:很多人“8”就没有写好,有从“7”演变过去的,有从“2”演变过去,都是往日不“踏实”的后果。“8”写好了,数学中的“∽”和“∞”不就写好了吗?从这里,我们看到“前面”的认真对“后来”的影响。比如:三角形全等的几个判定定理中的几个字母,好些老师不知道(SAS)中是些什么英文单词!各科之间理应有联系,数学老师不讲英语,英语老师不讲数学,我们学生有必要进行联系。孩子能“主动”“这样”,好“习惯”就一定会发散到其他的地方,接下来可能就是“基础”受益了。“这样”,指人们常常认为是无用的东西,如“细节”等,似乎与分数无关,但是是良好的习惯。“细节”很重要,把“细节”丢多了,就会落后。
数学学习,要“静”下来、勤动笔,懒惰是干什么事的大敌。对趣味数学的喜好,好象也有促进用。还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锻炼和培养。有说:你不去干,你怎么知道你不行呢?很多人不“成功”就是他自己认为自己不会“成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674886.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复习方法:抓好课前、课中、课后